2017年07月17日18:05 來源:映象網
鄭州市自行車行車執照,自行車行車執照上不僅有自行車的各種信息,還有違章事故記錄一項。
鄭州街頭到處是共享單車,市民拿手機一掃就可騎走。
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開摩托車、汽車要辦駕駛證,這個大家都知道。可是,誰能想到,在二三十年前,在鄭州騎自行車是要給自行車辦行車執照的?從摩托車到汽車,再到如今滿大街的共享單車,一本自行車行車執照見證了鄭州的發展歷程。
20多年前騎自行車要有執照 還有違章事故記錄
“汽車要有行車證,自行車也得有行車證,你知道嗎?”7月17日中午,鄭州市前進路上,已在鄭州打拼多年的張先生拿出三本鄭州市自行車行車執照,這就是那個年代的“行車證”。“行車證”的封面是墨綠色的,上面寫著金黃色的“鄭州市自行車行車執照”幾個字,下面畫著一輛金黃色的自行車。內文記載著車主姓名和自行車的型號和顏色,甚至還有車主變更記錄和違章事故記錄等項目。
張先生說,他是1989年來的鄭州,當時不僅要辦暫住證,就連騎自行車都要辦理自行車行車執照。當時,他在鄭州賣牛肉、燒雞,手下雇有幾個人,給送貨的員工們配的自行車,很是風光。
張先生說,那個時候,自行車還是很值錢的。鄭州市的街頭,對自行車的管理也比較嚴。如果在街頭被抓住而拿不出“行車證”,車上又沒有鋼印,就要被處罰。如果違章了,還會在違章記錄一欄里填寫,相當于污點。
老鄭州人李先生說,那時候騎自行車,要遵守的交通規則比現在開汽車還要嚴格得多。不能帶人,不能闖紅燈,不能壓線,被抓住一次罰款2元,如果違章3次,不僅要學習半年交規,還要罰款5元。如果違章了,如果是有單位的人,還要通報單位。如果單位接到一個人的違章記錄,這個人就沒資格參與單位的年度評優。
曾經夢想騎著自行車繞著二環轉一圈 如今開著大奔嫌堵車
在鄭州市西三環擁有自己企業的王先生說,他老家是漯河的,1989年來到鄭州。當時,他身上沒有錢,最大的愿望就是能擁有一輛自己的自行車,騎著自行車繞著鄭州轉一圈,看看鄭州有多大。那個時候圍鄭州轉一圈,也就是現在鄭州的二環。
如今,王先生早已有了自己的企業,而且也在鄭州安家落戶了,開上了自己的奔馳車。然而,王先生卻說,現在有自己的汽車還沒有當時有一輛自行車幸福。
“你看看鄭州,車越來越多,到哪兒都是車,經常是堵得一塌糊涂。還不如騎個自行車快哩。1989年,那個時候要有個自行車,也是相當風光的。”
地鐵開通方便出行 共享單車遍布街頭
鄭州機動車輛的不斷增加,一方面顯示了鄭州的發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交通擁堵。
據統計,截止2016年5月底,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已達300余萬輛,在中部六省省會城市中名列第一。
據公安部交管局統計:2016年全國城市汽車保有量排名前十的城市依次為:北京、成都、重慶、上海、深圳、蘇州、天津、鄭州、西安和杭州。鄭州排名全國第八。
在感受到汽車帶來的困惑之后,不少環保人士不斷倡議綠色出行,提議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和騎自行車。
目前,鄭州已經開通1號線和2號線地鐵,多條線路正在建設中。地鐵的開通不僅讓鄭州感覺“高大上”了,更重要的是方便了廣大市民。
“地鐵最方便了,又不堵車,又快,又舒適,又不用擔心停車難的問題,更不用擔心違章被處罰。”市民胡女士說。
而在地鐵和共交達不到的地方,“最后一公里”的問題上,共享單車出現。
2016年8月,ofo進入鄭州大學新校區運營。2017年1月份ofo正式進入鄭州市區運營。
目前,在鄭州市場上,ofo和酷奇、摩拜都已進駐,形成了共享單車的“三國殺”,大大方便了市民。在鄭州街頭,隨處可見共享單車。
在人人一部智能手機的時代,掃一掃,街頭的自行車就可以騎走了,不用買車,不用擔心車輛丟失。此時,誰還會想起曾經騎個自行車都需要辦行車執照的年代?
鄭州市交警支隊相關負責人說,二三十年前,不僅鄭州,全國各個城市,汽車都很少,街頭以自行車為主,中國甚至被人稱為“自行車王國”。那時候的鄭州,道路交通參與者主要是自行車,因此需要對自行車進行良好的管理。隨著鄭州的發展,機動車越來越多,成為道路交通主要參與者,自行車退居次要地位,對機動車的管理也越來越迫切,這也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要求。在21世紀初,自行車執照退出歷史舞臺,完成自己的使命。
社會的發展日新月異,鄭州的變化天翻地覆,一本自行車行車執照,見證了鄭州的發展。
9月2日,王慶坨鎮聚友自行車公司廠房空無一人,公司已經停產。
3月11日上午,全市600余自行車騎行愛好者齊聚宛城區高廟鄉,同植騎友林地、共建美麗高廟,使“種樹就是種幸福,植綠就是植未來”的理念深入人心。
3月10日下午,映象網記者從開封市公安局有關部門獲悉,近日,該局金耀派出所在市局刑偵支隊大力支持下,紅洋樓派出所的緊密配合下,通過巡邏守候、信息研判、循線追蹤的方式,成功破獲市區盜竊自行車系列案件,刑拘犯罪嫌疑人2名,帶破案件41起,涉案價值約8萬元。
周口公共自行車站點都無人看管,處于關門狀態。昨日,漯河市社會福利有獎募捐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李昭雪告訴記者,他們分兩年共投入資金1700萬元推廣公益自行車。12月12日,大河報記者在周口市中原路、嵩山路、中州路、工農路、周口大道等多條道路探訪發現,這批使用僅一年多的公益自行車“傷痕累累”。
據悉,環中原2016自行車公開賽是河南省體育局著力打造的、旨在推向全國及國際的重要賽事,其目的是推動競技自行車運動的發展和全民自行車健身運動的普及,大力倡導綠色低碳、節能減排的健康生活方式。2016年環中原自行車公開賽共9站,商丘市為收官之戰。
隨后,北青報記者以市民身份向大興區公共自行車服務中心的客服咨詢賠償金額的制定標準,其工作人員解釋說:“車的采購價就是1070元。
記者昨日獲悉,體彩·環中原2016自行車公開賽將于4月9日在鶴壁市拉開序幕,9月25日在商丘市結束,全省共有9個市、縣參與承辦。信陽作為第二站將于4月16日至19日在浉河區舉行比賽。
記者從鄭州市城鄉規劃局獲悉,《鄭州市中心城區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專項規劃》進入公示階段,市民如有意見和建議,可以在4月8日前向規劃局信訪處反饋。
溫州的哥張師傅途經一路口轉彎,為避開前方寶馬車,把車開到非機動車道上,撞上了一輛自行車。自以為聰明的的哥正準備掏錢賠償,可自行車車主說的話讓他傻了眼!“這車要11萬多。”絕對是自行車里的“法拉利!
如果你路過蘇州工業園區,就有機會看到一名小伙子,蹬著奇特的竹子自行車。一次偶然的機會,祁釗看到“騎友”發的有關美國人制作竹子自行車的信息,“竹子自行車,超有個性。
如果你路過蘇州工業園區,就有機會看到一名小伙子,蹬著奇特的竹子自行車。一次偶然的機會,祁釗看到“騎友”發的有關美國人制作竹子自行車的信息,“竹子自行車,超有個性。
蘇州一名“IT”男動手制作了一輛竹子自行車,作為主要代步工具。
第二屆“鄭州城軌交通學校杯”駐省會新聞工作者自行車慢騎比賽昨日舉行,該項活動由河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主辦,鄭州城軌交通中等專業學校承辦。
筆者個人認為,抱有這樣心態的民眾實質是自私心在作怪。鐵路作為一種大眾化的交通工具,一直都深受民眾的愛戴,特別是在春運和季節性客流高峰的時候,更是承當起繁重的旅客發送任務,通過加開車次、開通新線等方式,確保旅客都能走得了,走得好。即便如此,在一些熱門線路和熱點車站,仍是客滿為患,車廂里也是摩肩接踵,甚至是連落腳的地方都找不到。如果,此時此刻,再有個別人把公共場所當成自家后院,在候車室帶著自行車排隊,搬著自行車上車,只會讓火車里面更加擁擠。加之,自行車上的泥污、油漬再給其他旅客蹭到身上,少不了會引來爭吵和拉扯,給火車的治安管理造成隱患。
上海現另類豪車盜竊案,“不識貨”的小伙偷了價值6.6萬元自行車,以300元轉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