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2月06日09:23 來源:映象網
河南廣電全媒體評論員
省十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要打造“三個高地”,第一個就是“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
將科技創新放在經濟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是一項高瞻遠矚的決策。唯有創新,才可能創造新的經濟增長極,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才有依托和方向。缺乏創新,最好的狀況也只是跟著他人亦步亦趨,全省上下盼了幾十年的“彎道超車”、趕超發達地區,則無從談起。
河南一直在努力。但是,“科技創新能力不強”仍是必須面對的現實。這也是省十次黨代會的共識。那么,原因是什么?
是人才嗎?評論員十分贊同“高層次人才不足”的判斷。需要追問的是,為什么吸引不來足夠的人才?
是教育嗎?河南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確實不多。但是,與被譽為“創新之城”的深圳比,不僅數量是他們的數倍,歷史也比他們悠久得多。
是地緣限制嗎?東南沿海曾得地利之便。可是,萬里之外的以色列,這個只有710萬人口的小國,既無地理優勢可言,國土的60%還是沙漠,竟是科技強國。
嚴峻的事實是,創新不足拖了河南后腿。1980年,我省生產總值229.16億元,廣東249.65億元,差距了了。到了2015年,我省GDP3.70萬億元,廣東則是7.28萬億元,差距已經很大。
創新能力滯后,首先是觀念問題。有些人,不了解全球產業和科技發展新動態,不琢磨國內外市場新變化,在去產能、調結構的大勢之下,仍抱著落后產能不放。市場是無情的,哪里跟不上這輪調結構的步伐,那里就必然被淘汰。
是不是鼓勵創新、扶持創新、帶領創新,折射的是執政理念和執政能力。對一方百姓負責,對歷史負責,就會自覺圖謀長遠,而不是滿足于當前GDP數據 ;就會對敢于創新的企業和個人,高看一眼、厚愛三分;就會把創建良好社會環境,維護市場公開公正公平,當做自己的天職。
創新靠人才。人才觀要與時俱進。創新需要的,是熟知市場和科技前沿的領軍人物,而不是唯唯諾諾的謙謙君子;是有想法、敢擔當的專才和干部,而不是毫無瑕疵的完人。現實中,創新有大成功者,常常就是喬布斯那樣看似的“另類”。
當創新列入各級黨委重要議事日程之后,當企業家敢于拿出重金投入研發之時,當各類人才爭相飛往中原之日,省十次黨代會的決策也就真正落到了實處。
12月27日,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系列直播節目走進淇濱區。17時15分至18時,節目用45分鐘講述了淇濱區堅持綠色發展,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品位,構建幸福和諧社區的故事。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走進南陽方城縣-一戶一策打贏脫貧攻堅戰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走進生態宜居新城“鶴壁市淇濱區”
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如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省十次黨代會就此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詳盡部署。
因病因災致貧怎么辦,人多資源太少怎么辦,不適宜居住的村落怎么辦,鰥寡孤獨怎么辦,凡遇到過的問題、能想得到的困難,黨和政府都給出了解決辦法。
12月8日,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系列直播節目走進羲皇故都淮陽縣。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省十次黨代會的重要決策之一。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之走進羲皇故都淮陽
十年前誰要說,河南將成為對外開放高地,不會有人相信。我省深居內陸,對外交往是天然短板。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特別報道視頻直播-走進通航之都上街
深入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精神,河南廣電全媒體系列評論《河南再出發》12月5號全新呈現。
聽眾朋友,為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系列直播,今天首站走進郝堂村,17:15—18:00,FM954、FM1023、AM657將為您現場直播,講述郝堂村的故事郝堂村的發展。河南新聞廣播官方微博微信將同步音視頻推送,歡迎收聽關注。
肩負“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擔當,河南正圍繞打好“四張牌”,著力營造“內陸開放高地”。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和核心腹地,河南經過不懈努力,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米”字型高鐵的成型已指日可待,中歐班列(鄭州)領跑全國……這些都為河南的開放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一帶一路”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一偉大的戰略之上,并以此作為再次騰飛的機遇。
政風清廉是社會公正、凝聚人心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反腐倡廉只會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相反。不貪不占、干干凈凈,是法律底線,不是什么高標準;認真工作、擔當責任是職業底線,不是什么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