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9月27日20:58 來源:映象網
“長征路上奔小康”河南網絡媒體走轉改采訪團走在駐馬店泌陽盤古鄉響水坡。
映象網快訊(記者 王芳菲 高御/文 米川/圖)車行豫南,窗外秋雨紛紛,大霧彌漫。河南網絡媒體“重走長征路”采訪團開啟了第二天的行程。
無人區響水坡“吸引”紅二十五軍在這里“定規矩”
1934年11月,紅軍第二十五軍2980余人向西疾進開始長征。蔣介石聞訊,派出20個團兵力跟蹤追擊,又派18個團兵力迎頭堵擊。紅軍采取聲東擊西的策略麻痹敵人,趁虛向泌陽縣南部山區進發。
駐馬店泌陽盤古鄉響水坡南北長十余里,是純石山梁,自古不長樹木,雜草叢生,杳無人煙。遇著雨天,山澗及涵洞流水轟轟隆隆,很是駭人;加上狼群狐豹、野豬的嚎叫,成了無人涉足之地。紅二十五軍把此地視為理想之地,軍首長在坡西的響水臺開了一次重要會議。會議注重研究了四個問題,其中包括:凡經過村莊、圍寨時,要加強宣傳、統戰工作,亮明態度,說明紅軍北上抗日意圖等,所路過村莊刷寫抗日標語;嚴明群眾紀律,對沿途群眾絕對做到秋毫無犯。
得民心者得天下,這句話用在紅軍身上簡直再貼切不過了。
1934年,紅二十五軍下響水坡,過甜水河,繞臥牛山,抵達二郎廟街。現如今,二郎廟村的村民都知道,“紅軍在俺這住過嘞!”這里是紅軍長征進入泌陽的第一站,村里長期流傳“山鄉來了文明師,簞食壺漿為戰士”的佳話。
一個小孩的疑問:紅軍為啥不是紅色的?
今年83歲高齡的張長聚,在紅軍來的那一年還是個嬰兒,但是“紅軍”這個響亮的名字卻伴隨了他的童年?!凹胰死鲜钦f紅軍紅軍,我問,紅軍為啥不是紅色的?”問題一出,大家都哈哈笑了起來。一個孩子用天真的思維表達了真實的困惑。
不穿紅衣,不戴紅帽,為啥叫紅軍?問題看似天真卻道出了實質。張老介紹,當時國民黨軍紀敗壞,在百姓中口碑極差,尤其是反動派對鄉里反復剝削,百姓嚇得見軍就躲。最開始大家搞不清紅軍是干嘛的,提心吊膽不敢跟紅軍戰士親近?!暗窃谙嗵幹邪l現紅軍對百姓特別親,‘大爺’、’大娘’叫得很親切,再加上軍紀嚴明,大家也就放心了?!昂帽蚋粷殹?,張長聚這樣理解紅軍。原來,雖然紅軍既不穿紅衣又不帶紅帽,紅軍“紅”在行動,紅軍紅在“心“。
記者們圍在農家小院,聽宋書仁講述“爺爺”和紅軍的那些事。
那些年紅軍說過的話:“俺們當兵前也是老百姓”
72歲的宋書仁是駐馬店泌陽縣盤古鄉二郎村的村民,1934年紅軍二十五軍途徑二郎村時曾借宿在他家一日一夜。
宋書仁介紹,當時百歲高齡的爺爺招待了戰士們。紅軍紀律嚴明,什么都不要?!案F人家給做點飯,有點家底的就給他們殺羊殺雞,可是他們啥都不要”。紅軍留給村民的印象是不麻煩群眾,一個雞蛋都不拿?!澳憬o他做飯吧,他們不吃,就喝點茶水。你給他被子吧,他們不蓋,就蓋點稻草?!辈怀园傩找活D飯,甚至晚上睡覺連被子都不要。百姓們知道了,這支軍隊對老百姓是真心好,他們不拿群眾一針一線,滿心想的都是百姓。
宋家是當地大戶,人口占全村40%左右,家族歷史有二百年以上。他家的房子大,住宿的紅軍有一個班那么多。宋書仁指著借宿地舊址說:“早上一起來,紅軍把屋里屋外打掃的干干凈凈,甚至連水缸都給填滿了……”紅軍戰士曾對宋書仁的爺爺講到:“不要害怕,我們當兵前也是老百姓。地主欺壓百姓,以后都是咱們當家作主?!焙唵蔚脑捳Z和立場一下子拉近了軍民的距離。村民們被紅軍所打動,僅僅一天時間,婦女們為戰士修衣服,補鞋子,一針一線都是情。第二天,鄉親們送來柴米油鹽,部隊拗不過大叔大嬸的熱情,在收下百姓贈送的物品之后又將它們折算成錢塞給了大家。“來自群眾,為百姓謀利益”的精神打動了百姓,紅軍紀律嚴明,對沿途群眾秋毫不犯的風貌贏得了百姓的心。
9月23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紀念中國工農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主題展覽”時強調,“80年前,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工農紅軍戰勝千難萬險,勝利完成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里長征。充分展現了革命理想的偉大精神力量?,F在,時代變了,條件變了,我們共產黨人為之奮斗的理想和事業沒有變?!?/p>
是的,紅軍精神永不過時,擁有了他們的精神就能贏得民心,堅持了他們的事業就能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在橋面上,趙藝濤和工友們通過徒步檢查的方式,對橋面線路、橋梁鋼架上的異物,健康監測站的傳感器進行排查,此外還要對公路橋面板底部的掉塊、脫落現象進行重點檢查,確保白天高鐵運行安全。
堯國華從老鄉口中得知的“免費加油、吃飯和修車”的活動,就是中石油的“溫暖回家路-鐵騎返鄉”公益行動。
“我是一名光榮的共產黨員,雖然工作退休了,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就永遠沒有退休的一天?!边@是退休教師、福建省學雷鋒優秀志愿者黃以孟老人在接受采訪時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而今在杭州,我們也時常會遇到貼著孔師傅照片的公交車穿梭街頭,一輛輛紅色的28路,車廂內的展板,時刻在展現著杭州的精神文明風貌。
1月11日上午,經過數小時跋涉的“溫暖中國”浙江網絡媒體新春走基層采訪隊伍來到紹興嵊州市三界鎮南街村。
在福州市倉山區對湖街道師大社區,有一位“黑板報總編”,他是一名老黨員,他在退休的日子里演繹出新時代的“編輯部”故事。
過去的一年,劉芳這個名字在省內外引起熱議,被譽為中國大山里的海倫·凱勒的她,一次次感動著無數人。
我們有理由相信,乘著政策的東風,盧氏的全體干部群眾一定會闖出一條脫貧致富的路子,踏上長征路上奔小康的新征程!
西劉莊村位于葉縣、魯山、方城三縣交界的邊遠偏僻山區, 交通閉塞,經濟落后,村民們日夜祈盼能發展產業,早日脫貧致富奔小康。然而,很多人不知道,葉縣常村鎮同時也是紅軍戰斗過的地方。
河南省南陽市桐柏縣是革命老區,曾是三個中央級、六個省級、九個地級黨政軍領導機構所在地。李先念、劉少奇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曾在這里戰斗和生活過,一萬多名烈士長眠于此。
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對紅軍烈士的最好告慰。今天的桐柏縣,干部群眾再度踏上了脫貧致富的新征程,奏響了老區振興的最強音。
讓老區人民脫貧致富過上好日子,是對紅軍烈士的最好告慰。
當采訪團走進夏南牛養殖專業戶王福運的養殖廠時,左右兩欄牛正在進食。據介紹,夏南牛是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品種。
據介紹,夏南牛是中國第一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肉牛品種。
車行豫南,窗外秋雨紛紛,大霧彌漫。河南網絡媒體“重走長征路”采訪團開啟了第二天的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