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31日16:18 來源:映象網
(來源網絡)
映象網快訊(記者 駱瓊)8月19,當山東女孩徐玉玉正滿懷欣喜準備去大學報到時,卻因一個電話詐騙導致心臟驟停。
8月20日,河南女孩小妍因“醫保卡透支”騙局被騙走家中11萬元積蓄。8月29日,河南大學生小程也因網絡詐騙被騙走了9000元學費……
這一個個令人心痛的遭遇正在不斷上演著,而我們的信息卻在“信息販子”手中以幾分的價錢出售著,隨之而來的便是一個個推銷和詐騙電話。
“鄭州八成的業主信息他都有”?
山東女孩徐玉玉的離世只是一個導火索,事實上,信息泄露已在網絡上猖獗多年。如今,在網絡仍然可以輕松買到個人數據信息。
在網絡上,映象網記者發現了大量出售各類電話信息資料的QQ群。經過身份驗證后,映象網記者在某QQ群聯系了一位信息買賣的“倒爺”,他表示自己手里掌握著鄭州上百萬條電話信息,涉及汽車車主、小區業主、貸款人等多個方面。
“我們掌握的車主信息大概有幾十萬條,價錢100元一萬條。我們不敢保證百分之百準確,但至少有八成是對的。”這位“倒爺”還表示還有鄭州市80%小區業主的電話信息,每個小區的信息只要50元。
這些信息是否準確呢?在映象網記者提出想要驗證信息的真假的后,對方爽快地發來了10個小區業主的住址和電話信息。記者在撥打后發現,除了未接通外,其余8個信息均與實際情況相吻合。
而對于這些信的來源,這位“倒爺”也說不清楚,稱也是從別人那里買來的。
互聯網中暗藏泄密風險
有專家曾表示,既然下游有人愿意花錢,那自然就會有黑客去攻擊這些目標。黑客非法獲取這些信息,拿到數據以后,就會有人接手。這里面還有大量二道販子的存在,在中間賺差價。
一個“倒爺”竟然掌握著鄭州上百萬條信息,而這僅僅只是信息倒賣的一個中間環節,而他們的信息又是從哪里得來的?
首先,被泄露的信息有些是我們自己保管不慎“吐露”的。互聯網已經逐漸融入我們的生活。越來越高的互聯網普及率中也暗藏著風險。很多網民都有不良的上網習慣,這些不良的上網習慣容易導致自己的信息泄露。
除了個人原因外,在金錢利益的驅使下,一些組織和個人,違反法律法規、保密義務,將這些消費者信息數據竊取后出售牟利。
映象網記者在某電腦技術交流平臺里發現,有神秘人曾表示,他發現河南多個高校和教育局的網站存在嚴重漏洞,其中通過一些漏洞還可獲得考生的身份證、住址等信息。通過神秘人發來的照片,記者可以清晰的看到學校學生的姓名、出生年月、家庭住址入校時間等信息。
除了黑客外,很多私密的個人信息也會通過一些“內鬼”被泄露出來。
8月26日,一名在湖南順豐速遞公司工作的員工在深圳南山區人民法院受審,被指控侵犯公民個人信息罪,將公司系統的賬號密碼出售他人,導致大量個人信息泄露。
7種常見的信息泄露方式
1.利用互聯網搜索引擎搜索個人信息,匯集成冊,并按照一定的價格出售給 需要購買的人;
2.旅館住宿、保險公司投保、租賃公司、銀行辦證、電信、移動、聯通、房地產、 郵政部門等需要身份證件實名登記的部門、場所,個別人員利用登記的便利條件,泄露客戶個人信息;
3.個別違規打字店、復印店利用復印、打字之便,將個人信息資料存檔留底, 裝訂成冊,對外出售;
4.借各種“問卷調查”之名,竊取群眾個人信息,他們宣稱只要在“調查問卷表” 上填寫詳細聯系方式、收入情況、信用卡情況等內容,以及簡單的“勾挑式” 調查,就能獲得不等獎次的獎品,以此誘使群眾填寫個人信息;
5.在抽獎券的正副頁上填寫姓名、家庭住址、聯系方式等可能會導致個人信息泄露;
6.在購買電子產品、車輛等物品時,在 的商家填寫非正規的“售后服務單” 被人利用了個人信息;
7.超市、商場通過向群眾郵寄免費資 申辦會員卡時掌握到的群眾信息,通過個別人向外泄露。
在多次撥打該號碼無果后,值班民警立即請移動公司派駐人員對該號碼進行保護性停機,得知受害人叫袁某某。
喬司派出所接警后第一時間聯系了王女士的老公,同時民警張威立即出警趕至王女士家中。之后張威帶著王女士和老公一起來到中國移動營業廳,營業廳工作人員告知王女士手機已被呼叫轉移了。
無論如何,消費者對于“延遲到賬”功能持有疑問,根本原因在于一些電信詐騙案件仍時有發生,金融安全也有待進一步提高。
河南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當前我省虛假信息詐騙犯罪總體形勢呈現出以下特點:發案總量下降,電話類詐騙下降,網絡類詐騙上升明顯;犯罪手段更加隱蔽、智能,手法變化加快,作案環節增多、分工更細,犯罪緊跟電信、金融業、信息網絡的升級而升級。
要從技術手段上提升反詐騙治理能力,從電話追溯、網絡信息實名登記、銀行賬戶監控等方面提高監控力度,遇有案件時,能夠主動出擊,讓犯罪份子無隙可乘。
四川公安在公安部的有力指揮下,對通訊網絡詐騙源頭再出組合拳打擊,一舉抓獲涉案嫌疑人122名,近日將由包機押解回四川,接受進一步的審訊。
這個騙術明顯不是針對中老年人,因為中老年人使用網銀在電商購物的概率太低了,基本都是針對喜歡網上購物的年輕人,很多年輕人應該都有各式各樣的網銀賬戶和電商賬號吧?
在加拿大華僑華人最為集中的溫哥華和多倫多,近來連續發生多起包括留學生在內的海外中國公民遭遇電話詐騙脅迫案件。中國駐多倫多總領館表明,經查,不存在所謂“中國國際刑警駐渥太華聯絡處”這一機構,國際刑警組織中國國家中心局未在渥太華設立所謂的“聯絡處”。
有關部門必須擔負起打擊犯罪的主體責任,拿出足夠多的人力、物力,重視每一起電信詐騙案件,經過不斷的積累,逐步摧毀廣泛存在的黑色產業鏈,讓電信詐騙無處棲身,使廣大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得到充分保障。
有關部門應該鼓勵電信詐騙受害者,對相關金融機構及通信運營商提起法律訴訟,要求其承擔相應的連帶賠償責任。必須讓唯利是圖的企業,無利可圖甚至是血本無歸,這樣才能最終讓詐騙分子無可遁形。
平均每10個人當中,就有7個人接到過詐騙電話。
“2月6日上午9點多,一個網友加我微信好友,要訂一個最大的蛋糕,說是用信用卡轉賬到支付寶付款,讓我把二維碼發給他。而網友“葉檸檬”葉女士,也是在當天上午9點多,收到了同一名網友加為好友的信息,聲稱要訂一個最大的蛋糕。
事實上“電信詐騙意見”的重點并不在立案標準、從重處罰情形等規定,而是劍指電信詐騙犯罪背后的產業鏈,是要斬斷這根利益鏈。
為切實增強轄區居民安全防范意識,減少轄區各類可防性及電信詐騙犯罪案件高發勢頭,全力保護人民群眾財產安全,近日遂平縣公安局組織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安全防范宣傳活動。
近日,遂平縣公安局開展了防范電信詐騙宣傳講座,遂平公安局民警通過展示如今電信詐騙呈現的高壓態勢,并結合近期發生的真實案例介紹了電話詐騙等常見的詐騙方式和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