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8月10日16:36 來源:映象網
鄭州市高新區丹杏街上,栽種的法桐絕大部分已經死亡。
鄭州市高新區丹杏街上,栽種的法桐絕大部分已經死亡。
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法桐,因其生長性強,很多街道都種有這種樹,被稱為“行道樹之王”。在鄭州很多街頭都有法桐的身影。然而,在鄭州市高新區丹杏街,這里卻成了法桐的死亡之地,一條四五百米的街道上,兩邊所種的法桐有80%都已經死亡了。
一條路上80%的法桐死亡
8月10日上午10時許,在鄭州市高新區楓楊街道辦事處轄區內的丹杏街上,路兩邊新栽種的法桐樹已有80%的樹木干枯死亡,上面枯萎的干葉和爛掉的樹皮像是在向路人訴說著自己的不幸。在這條街上,路兩邊的行道樹法桐發出新芽成活的極少,絕大多數只有光禿禿的樹干,少數法桐上還點綴著枯死的樹葉,只有極少數法桐冒出了綠葉。有的法桐,連樹皮都已開始脫落,露出里邊的白色木質。
路邊的附近小區市民介紹這條街上的行道法桐樹是三個月前栽種上的:“可能是栽種的時間不對頭,再加上后期的管理不到位,這條街道上的樹最后慢慢都死掉了。”
栽種時節不對,銜接不到位
8月10日上午,鄭州市高新區市政局綠化科朱科長稱,丹杏街法桐是由高新區市政局下屬的市政公司負責的,需要由他們來負責解釋。
鄭州高新市政建設有限公司副總劉培坤稱,他們在高新區很多地方都種有法桐,成活率都非常高,只有丹杏街的法桐絕大部分都死了。死亡原因是當時這條街上法桐種得時間比較晚,天氣已經比較熱了;另一個原因是栽種的時候,樹苗拉過來后,由于與當地部門銜接不到位,樹苗在路邊露天放了幾天之后才種上。
劉培坤說,等天氣稍微涼一些,條件允許以后,他們會重新進行栽種,時間可能在9月中旬。(線索提供:岳永溆)
從1957年到2017年,一個甲子的光陰,倏忽而逝,當年力主在鄭州種植法桐的“法桐三杰”,已有兩人作古,但鄭州人對于法桐的記憶從未模糊。現在,鄭州樹齡較大的法桐,集中在人民路、迎賓路、金水路、人民公園等地。
十八世紀,法國人把懸鈴木帶到上海,栽在霞飛路作為行道樹,因其葉似梧桐,人們就叫它法國梧桐。現在,鄭州樹齡較大的法桐,集中在人民路、迎賓路、金水路、人民公園等地。
7月20日晨,一名50多歲男子爬上鄭州康復前街一棵法桐,民警、消防及街道辦工作人員隨即展開聯合救援,事發區域道路斷行長達6個多小時。
事發區域道路斷行長達6個多小時。
在華山路隴海路口北側,一株法桐行道樹因一次次路面下降,樹根露出得越來越多,30多年路面下降近一米,原本埋在地下的樹根變成了樹干,狀如盤根錯節的大盆景。
在華山路隴海路口北側,一株法桐行道樹因一次次路面下降,樹根露出得越來越多,30多年路面下降近一米,原本埋在地下的樹根變成了樹干,狀如盤根錯節的大盆景。
在鄭州市區的行道樹里,楊柳樹所占的比重幾乎可以忽略不計,但法桐樹占到了六七成。其實針對絨絮、果毛亂飛的問題,鄭州市早些年曾經做過專門改造,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緩解。
這些大批死亡的法桐,栽種在高新區楓楊街道辦事處境內的丹杏街兩側,共計有99棵。劉培坤稱,今年秋季,待天氣轉涼不太炎熱,再進行補種法桐,而這筆補苗費用,則由他們承擔。
這些大批死亡的法桐,栽種在高新區楓楊街道辦事處境內的丹杏街兩側,共計有99棵。劉培坤稱,今年秋季,待天氣轉涼不太炎熱,再進行補種法桐,而這筆補苗費用,則由他們承擔。
昨日上午,記者在鄭州市建設路與華山路交叉口偏南、華山路西邊的人行道上方五六米處看到,一根電線上掛著一截長約1米、直徑約50厘米的木頭。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這些法桐就開始守護著鄭州市緯五路。電鋸把樹杈鋸斷,吊車吊起斷杈,十幾個人拉另一繩索控制樹杈,保持平衡,扭轉“著陸”方向…… 10分鐘后,斷杈穿過空中的公交電纜,平穩落地。
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這些法桐就開始守護著鄭州市緯五路。電鋸把樹杈鋸斷,吊車吊起斷杈,十幾個人拉另一繩索控制樹杈,保持平衡,扭轉“著陸”方向…… 10分鐘后,斷杈穿過空中的公交電纜,平穩落地。
“你們過來看看吧,這邊有一個法桐樹根松動,歪了”7月16日,鄭州市民王先生向記者爆料稱,這棵法桐的位置是鄭州市黃河路與緯五路交叉口向南200米路東。記者隨即趕到王先生所爆料的現場了解情況。
昨天凌晨,市區光明路南段一棵法國梧桐樹的樹枝折斷后倒在了快速車道上,所幸沒有人員受傷。昨天下午,受損的法桐已經被市園林處工作人員從根部鋸斷運走。
移除工作分兩部分,一部分是對內側的國槐樹進行截冠,另一部分是對外側的法桐樹進行起挖。這輛前臉上印有“鄭州市綠化工程處”字樣的卡車,將負責文化路行道樹中的首批“搬家客”——法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