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7月22日16:55 來源:映象網
戴雋麗到貧困戶家中走訪
原來的泥土路變成了寬闊的水泥路
映象網快訊(記者 巫曉 文/圖)村里由泥土路變成了水泥路,還安裝了路燈,路兩邊還有了綠化;村民吃上干凈的自來水;村里有了文化廣場;并對村里的68戶貧困戶進行建檔立卡,精準扶貧。
2015年8月27日,河南省社科聯辦公室副主任戴雋麗,被省委組織部選派到焦作市武陟縣嘉應觀鄉中水寨村任第一書記,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內,中水寨村有了新的面貌,而這只是戴雋麗規劃藍圖的一個縮影。7月21日,記者走進中水寨村,親身感受戴雋麗的扶貧之路。
30多年的老房子破舊不堪 村干部連辦公的地方都沒有
中水寨村是省級貧困村,基礎設施條件很差。上世紀70年代的村委會,幾間破房子年久失修,已經破舊到不能再“將就”。村干部連個辦公的地方都沒有,黨員干部隊伍管理渙散。雖然緊鄰鄭云高速嘉應觀下站口,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但村民卻沒嘗到“甜頭”,村莊經濟也一直發展不起來。這一系列現實的問題擺在了這位省城來的第一書記面前。
戴雋麗駐村后,第一件事就是想方設法籌措資金,改善辦公條件,把干部隊伍凝聚起來。2015年10月,由縣委組織部投資的村委會基本建成。隨后,戴書記又多方籌錢購置辦公桌椅、沙發等辦公用具,才使得村兩委成員得已順利入駐村委會辦公,從此,黨員干部也有了集中學習培訓的地方。
對于這位省城來的第一書記,村長坦言:“剛開始我們以為這是干部下來鍍金的,過不了幾天就走了。但是沒過一個月,我們就發現,戴書記真是個實干家,她在村里住了下來,三天兩頭走村串戶了解民情,是實實在在的為村民做事。”
修路建文化廣場 窮村莊有了新面貌
“雨天一身泥,晴天一身土”。和大多數貧困村一樣,中水寨村基礎設施落后,村內道路崎嶇不平,每逢雨雪天氣更是泥濘不堪,給村民生活帶來很多不便。
戴雋麗到任后,立即協調交通、公路等部門,給村里爭取到了硬化4.4公里路的扶貧項目和2公里排水溝項目。如今,村里的一條主大街已經整修完畢,路兩邊配套有路燈、排水溝、美麗的花壇,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為了豐富村民的文化生活,戴雋麗又不斷奔走,籌集資金在村委會前面建起了一個1000平方米的文化廣場,并配套體育健身器材,供村民在此休閑娛樂。每到晚上,就有大批的村民來跳廣場舞。老百姓的精神面貌好了起來,脫貧致富的干勁也更足了。
村民老王說,“以前村里條件差,年輕人掙到錢都往城里去買房住,不愿回來,現在有所改變,有錢的開始翻修自家房子,俺們村一點兒不比城里差”。
一周內走訪127戶村民 建檔立卡精準扶貧
“推動精準扶貧”是駐村第一書記被賦予的一項重要工作。駐村后,戴雋麗利用一周時間對全村原有的127戶貧困戶逐一走訪,認真記錄,仔細篩選,最終確定68戶貧困戶符合國家確定的貧困戶標準。戴書記又對每一貧困戶建檔立卡,分析致貧原因,最終制定了一份“扶貧清單”,對每一戶進行針對性幫扶。
村民吳永強是村里出了名的貧困戶。兩年前,女兒患上嚴重肺炎,光看病就花去十幾萬元,病愈后妻子專門在家照顧女兒,生活的重擔全部壓在吳永強一個人身上,家庭貧困,創業無門。
戴雋麗了解這一情況后,借助精準扶貧契機,為吳永強辦理了低保,還幫他申請了5萬元小額扶貧貸款,并幫他協調村里2畝閑置地,建起了鵪鶉養殖場,現在他的養殖場干得風生水起。“每天產蛋170斤左右,每斤能賣3.2元”,吳永強說,“每隔兩三天就有商家上門來收鵪鶉蛋,現在全家的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戴書記真是幫了俺大忙。”
駐村不足一年,中水寨村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老百姓有目共睹。但戴雋麗自身感覺肩上的膽子依然很重,“成績只是一小部分,全村脫貧致富,任道而重遠。”她告訴記者,在她心中已經為這個村莊繪制了一幅發展藍圖:“等我的駐村任期結束后,實現全部脫貧,一般戶達到小康水平,村中道路全部整修完畢”。
那天,吳屯村來了一個工作組,這是長垣縣政府辦公室派過來的一隊人馬,他們肩負了一些責任,其中之一,便是讓這個傳統村莊脫掉貧困的帽子。
臨近春節,魯山縣委宣傳部駐該村第一書記王旭輝牽掛著后城村老黨員的冷暖。他多方奔走協調聯系,魯山縣紫金城大廈商務有限公司積極解囊,為后城村28戶老黨員送來了價值1.5萬余元的米、面、油、棉衣、皮鞋、毛毯等愛心物資。
淅川縣毛堂鄉老溝村,距離淅川縣城僅10公里。在以前,老、少、山、窮這些貧困的代名詞,老溝村一樣不落。
正當各個媒體競相熱議駐村書記吳樹蘭時,我意外地發現了她于2011年9月10日至12日的三篇日記。
俗話說,嫁出去的姑娘潑出去的水。2010年,收秋前, 新蔡大吳莊30年前嫁出去的閨女吳樹蘭卻回來了,而且一住兩年多,和鄉親們一起改變了娘家貧窮落后的面貌。她是一位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