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05月04日18:55 來源:映象網
王惠民在種植合作社里,身邊是太陽能發電設備。
身殘志堅的王惠民曾被新密市評為首屆百名殘疾人創業之星。
映象網快訊(記者 邱延波 文/圖)一個50多歲的殘疾人,在年過半百之即繼續創業,建立了鄭州最先生的農業合作社:生態院內白天利用光伏發電,晚上利用白天太陽能轉化的電能點亮殺蟲燈殺蟲。生態院內采用以色列引進的滴灌方式,電子控制,點點屏幕就可以給農作物澆水了。
點點屏幕就能給農作物澆水
“我這采用的是最先生的技術,從以色列引進的,設備也是以色列的。”5月4日下午,談起自己的現代農業理念,50多歲的王惠民頭頭是道。
年過半百的王惠民,新密市岳村鎮任崗村人,自幼患有小兒麻痹,肢體四級殘疾。身殘志不殘,他從小就不愿服輸,一定要比健康人做得更好。開過汽修廠,生活毫無壓力。但他不愿意平淡地生活,3年前,年近50的王惠民再次開始創業,成立了新密市正鑫種植專業合作社。2014年,他榮獲新密市“首屆百名殘疾人創業之星”榮譽稱號。他把所有的資金、時間和心思也都放在了這塊正鑫農業種植基地里。
“普通的澆水,要起垅,水從水溝中流。不僅浪費水,還容易讓土地板結。我這澆水,全部采用滴灌,土壤需要多少水,根系在地下什么位置,什么時間該澆水,澆多長時間,全都電子控制,點點屏幕就把水澆了,而且非常精確,不浪費水。而且施肥也是用的益生菌,液體肥,與澆水同步進行,營養直接輸送到農作物根部。”王惠民說,澆水的時候,比如說一株農作物需要用2升水,這2升水不是一下子全部澆下去,而是通過滴灌用10個小時完成,“前3個小時滴灌一部分,中間4個小時再滴水肥,后3個小時再滴灌。”施肥澆水地面全部看不見,都在地底下進行著。而且,所用的電都是利用太陽光發的電,儲存起來,需要的時候再用。
王惠民說,不僅澆水施肥先進,農作物連殺蟲也不用農藥,“白天利用光能發電,再儲存起來,晚上利用這些電點亮殺蟲燈,用殺蟲燈殺蟲。”
帶動農民致富,每年僅付農民工資一項超過100萬
王惠民的合作社承包了上千畝土地,管理起來并不容易。雖然澆水和施肥及殺蟲不再需要人工,但農作物的搭架、采摘等工作仍然需要人力。
除了葡萄、櫻桃成熟時需要人力集中采摘雇傭臨時工外,王惠民還雇了二三十個農民精心打理種植院。
“原來是600元,我給他們5倍的工錢,一畝地一年3000元,每年光工錢就給他們100多萬。”王惠民說。
一名在種植院工作的農民說,如果自己在家種地,一畝地一年凈收入不過千元左右。現在跟著王惠民干,不用任何投入,每畝地每年凈收入3000元,如果干得好,還有獎勵,這比在家自己種地劃算多了。現在,在種植院干活的農民都跟著富了。
專家稱其為鄭州最先生的合作社
5月4日下午,鄭州市農委農經處朱處長說,王惠民的種植合作社采用了最先生的技術,目前鄭州還沒有這么大面積的合作社。這個合作社已經被評為省級示范專業合作社。
“這種模式值得推廣。”朱處長指出了其四大好處:第一是管理先進,理念超前,適合現代農業。第二是具有示范作用,科技含量高。第三是帶動農戶一起致富。第四是產品質量有保證,優質、無公害、有機。
據了解,2016年4月,王惠民的種植院已經獲得了農業部批準的綠色食品認證。
當日是立秋,人們忙著在農家院壩里晾曬農作物,到處是繁忙的勞作景象。
在凱旋北路靠近路樓加油站的道路兩側,附近村民在路面曬農作物秸稈。這樣做不僅阻礙交通,由于車輛駛過秸稈表面易打滑,還可能給車輛和駕駛人員造成危險。
據浙江省民政廳報告,杭州、金華、衢州3市12個縣(市、區)17.5萬人受災,60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300余間房屋倒塌,200余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1.3千公頃,其中絕收1.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3億元。
據山西省民政廳報告,大同市陽高縣、天鎮縣和朔州市山陰縣1.5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面積2.9千公頃,其中絕收500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600余萬元。據遼寧省民政廳報告,阜新市彰武縣、朝陽市凌源市、葫蘆島市興城市2.4萬人受災,1人因樹木倒壓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4.6千公頃,其中絕收1.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近2200萬元。
據民政部網站消息,據黑龍江省民政廳報告,11月12-14日,雙鴨山市饒河縣出現大風降雪天氣,最大風力15.4米/秒,降雪量14毫米,雪深16厘米,造成玉米和黃豆等作物受災、蔬菜大棚受損。
截至10月8日9時統計,陜西省民政廳報告,榆林市榆陽區、靖邊縣、定邊縣、佳縣3.6萬人受災,1人溺水死亡;農作物受災面積7.2千公頃,其中絕收1.6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300余萬元。
記者15日從陜西省民政廳獲悉,截至9月14日,陜西省因持續強降雨導致的洪澇災害范圍擴大到71個縣(區),67.4萬人受災,農作物受災43.58千公頃。陜西官方表示,該省財政廳、民政廳已緊急下撥應急救災資金1000萬元人民幣,民政廳向漢中市緊急調撥凈水器150臺、棉被1000床,受災市、縣及時發放衣被8066套(床),下撥救災應急資金471萬元,妥善安排受災群眾基本生活。
來自重慶奉節宣傳部的消息,連日的強降雨,致使奉節多個鄉鎮受災,據不完全統計,截止昨晚,全縣受災人口20余萬,緊急轉移安置群眾8000余人。據了解,從8月26日以來,奉節多個區縣遭遇強降雨,竹園鎮、平安鄉、青蓮鎮、紅土鄉、汾河鎮等多個鄉鎮降雨量超過100mm,其中竹園鎮、平安鄉、青蓮鎮降雨量達200mm以上。
據民政部網站最新消息,受副熱帶高壓和東南暖濕氣流共同作用影響,8月13日陜西局部地區遭受雷雨、大風、冰雹等襲擊,冰雹直徑達1厘米,導致蘋果、葡萄、玉米等收獲期作物受災。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最新統計顯示,河南秋作物受旱面積1269萬畝,較之前減少了一半多,不過仍有近60萬人臨時性飲水困難。在河南省禹州市萇莊鄉萇莊村里,一座嶄新的壓力水罐被豎在一口水井旁,水井與水罐之間連通的管道不停的抽水。
對于旱情對農情的影響,國家防總的信息披露,目前旱區有841萬畝農作物因重旱減產,有56萬畝干枯絕收,對農業生產已造成一定影響。農業部門也表示,總體看,全年旱情不及往年,并且非災地區的作物長勢較好,如果應對得當,全年秋糧依然豐收有望。
對于旱情對農情的影響,國家防總的信息披露,目前旱區有841萬畝農作物因重旱減產,有56萬畝干枯絕收,對農業生產已造成一定影響。農業部門也表示,總體看,全年旱情不及往年,并且非災地區的作物長勢較好,如果應對得當,全年秋糧依然豐收有望。
遼寧省民政廳報告,阜新、錦州2市6個縣(區)7.9萬人受災,11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近500間房屋倒塌,2300余間不同程度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62.7千公頃,其中絕收1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2.9億元。
山西省民政廳報告,朔州、臨汾2市4個縣(市)1.4萬人受災,近700人緊急轉移安置;近200間房屋倒塌,1100余間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1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近2300萬元。陜西省民政廳報告,延安市5個縣8.6萬人受災,8人因石巖坍塌和建筑物倒塌死亡,6000余人緊急轉移安置;600余間房屋倒塌,1700余間損壞;農作物受災面積1.9千公頃,其中絕收200余公頃;直接經濟損失近6100萬元。
河南省民政廳報告,平頂山市魯山縣、南陽市鄧州市、鎮平縣、社旗縣65.4萬人受災,5萬人飲水困難;農作物受災面積58.4千公頃,其中絕收3.2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1.3億元。四川省民政廳報告,瀘州市古藺縣、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縣14.9萬人受災,3.9萬人飲水困難,近5600人需生活救助;飲水困難大牲畜7900余頭(只);農作物受災面積6.6千公頃,其中絕收1.3千公頃;直接經濟損失4800余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