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07月22日18:57 來源:映象網
農貿市場門口的土堆
映象網訊(記者 巫曉 實習生 侯憶然文/圖)“一夜之間,門前就多了一個2米高的土堆,我們都規規矩矩的生意人,招誰惹誰了”,7月21日,鄭州市經八路農貿市場一家經營商戶向記者爆料。
隨后記者來到經八路農貿市場看到,市場的大門前已經堆起了2米高的黃土,要想進入大門,必須翻過黃土。此外,讓記者感到奇怪的是,原本都是在市場內的商販,全部把店鋪搬到了市場的外面。
“7月13號發通告,讓在14號晚上之前全部搬出,不然停水停電,我是賣冷凍食品的,沒電東西都要壞掉”,一名賣豬肉的商販對此頗有不滿,稱發個通告連章都沒有,“做生意好幾年了,從來沒有見過這樣的”。
記者翻過黃土堆,進入到已經搬遷得差不多的農貿市場內部,還有幾家商販仍未搬出,一家農副產品店的老板張女士告訴告訴記者,“我們店里的東西比較多,搬遷比較麻煩,即便是搬遷也得多提前幾天通知,讓我們找好地方,或者是將店里的貨物處理一下”。此外張女士表示,發通知也應該有公章才對,連是誰讓搬遷都不敢說,缺乏可信度。
隨后記者在該市場門前看到,一份“告市民書”,其中提到,該市場將進行升級改造,讓搬走的時間為7月14日,而通知的日期卻是7月13日,搬遷時間僅為一天。
隨后記者試圖多次聯系農貿市場管理所的相關人員,均無法取得聯系。據悉,經八路農貿市場在2012年低剛升級改造完成,曾經是鄭州的示范農貿市場。
對此此事的后續發展,映象網將繼續關注。
值得老百姓關注的是:鄭州正在建立農貿市場信息化管理平臺,不僅可以監控全市農貿市場,還可以追溯肉類蔬菜來源。據該農貿市場有關負責人孟川說,電子秤聯網系統還可監控蔬菜日銷量,科學測算商戶進銷蔬菜量。
在工人路農貿市場里的水果區,分類擺放著各種水果,種類齊全,水果新鮮 ” 哈鄰農貿市場運營負責人梅先生稱,該市場建筑面積2700平方米,今年6月28日開業,輻射方圓3~5公里居民,一天接待量能達到3000人次,“有別于傳統的農貿市場,不臟亂差。
去年下半年,鄭州全面啟動農貿市場提升改造工程,提檔改造現有市場,同時配建新型市場,當地的40多家傳統市場實現了遠程智能監控、電子化結算、肉菜追溯體系建設等精細化管理,邁出了走向智慧農貿市場的第一步。
一排排整齊劃一的柜臺,五顏六色的蔬菜水果整齊擺放,穿著整潔的攤主規范經營,一改往日農貿市場“臟亂差”的現象。據田園農貿市場總經理王濤介紹,該農貿市場著力打造一個環境好、菜品好、服務好、明碼標價的精品農貿市場,服務于周邊社區的居民生活,提升生活品質。
昨日,記者從鄭州市市場發展局獲悉,今年以來,我市新建農貿市場超過20家。據了解,目前我市新建市場主體完工的7家菜市場分別為:南屏路市場、漓江路市場、田園精品農貿市場、坤生鮮廣場、商都路便民服務中心、永平路便民服務中心、徐莊街便民服務中心。
鄭州市市場發展局有關負責人說,鄭州各行政區負責人與市政府簽訂《2017年度鄭州市農貿市場規劃建設和提升改造工作目標責任書》。
昨天上午10點,記者來到鄭州黃河南街與同樂路交叉口的同樂便民服務點,在大門口記者看到,一堆堆的垃圾將市場的通道堵的嚴嚴實實,據商戶介紹,事情發生在前天夜里。
鄭州興華南街與鄭航路交叉口興華商務樓負一樓也建起地下菜市場,名叫興華街生鮮菜市。上海市先后頒布《上海市菜市場布局規劃綱要》和《上海市食用農產品批發和零售市場發展規劃》,菜市場按120平方米/千人為控制指標,以500米步行距離為服務半徑合理配置。
刷卡就能買菜,再也不用準備零錢啦;打開電子菜市場,輕點屏幕,新鮮蔬菜送貨上門……昨日,鄭州市首家標準化星級智慧農貿市場——經八路農貿市場開業,這些便利在明年年底前有望實現。
6月9號,關帝廟農貿市場建成并正式投入使用。多年來,川匯區文昌大道由于缺少正規的農貿市場,流動商販長期以路為市,占道經營問題嚴重,導致道路經常堵塞,擁擠不堪,給市民出行帶來諸多不便。今年以來,該區以“合理布局、清潔衛生、管理規范”為宗旨,通過多方集資,投入資金15萬元開工建設了關帝廟農貿市場。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強”。誠信,一直是制度化建設的一項重要環節,而鄭州市社會信用信息綜合管理平臺也在不斷完善。
昨天,記者在南肖埠農貿市場、機神農貿市場等多處發現,一些攤位上售賣的冷鮮禽,大部分沒有凈膛,跟“浙江標準”相差甚遠。隨后,記者來到了位于閘弄口地鐵站附近的機神農貿市場,市場內有3個禽類攤位售賣的雞、鴨、鴿子,基本上全是滿膛的。
揚州市江都區小紀鎮菜場深夜遭強拆,守夜菜販被打成重傷。
小紀鎮市場搬遷領導小組還出臺了一攬子鼓勵政策,但效果并不明顯。
不少顧客希望能買到蔬菜秧苗自己種植,在“自給”蔬菜的同時,還能讓家中孩子了解蔬菜品種和生長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