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廣電全媒體評論員
“加快推進新型城鎮化”是省十次黨代會的重要決策之一。
城鎮化是現代化的必由之路,城市群是城市發展成熟階段的最優組織形式,這是人類的共識。當今中國,最富裕的地區莫過于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的三大城市群。那里以2.8%的國土面積,集聚了18%的人口,創造了36%的國內生產總值,人均收入遙遙領先全國。史書記載,古代河南最強盛時期,也是洛陽、開封成為中國最大城市之時。
知易行難。當前最難的是“人的城鎮化”。據統計,全國被納入城鎮人口的農民工及其家屬有2億多人。但是,他們中的大多數,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城里人”,還沒有完全享受到城市的教育、醫療、養老、保障住房等待遇。他們也不把自己當做城里人,隨時隨地準備撤出。城市同樣將他們看做外來打工者,農民工夫妻兩地分居、子女留守原籍、退休以后到哪里去等人生重大問題,很少進入城市管理者的視野。
能不能實現人的城鎮化,說到底還是觀念問題,是過去城鄉分隔思維方式的延續。如果城市的管理者,把農民工當做“市民”,當做城市的財富和成就,就會努力去找讓他們住得下、活的好的辦法,創造出行之有效的經驗。
推進城鎮化,政府的規劃很重要;更重要的是,要順勢而為。當下,市場對人口流動的調節,是任何力量也阻擋不了的。哪里有工作、有錢掙、有前景,人就必然往哪里去。順勢,就是順人口自然流動之勢。人到哪里,政府的資源就配置到哪里。有的地方,樓多、路寬、人稀,就是不按市場規律辦事,導致的資源錯配。
新型城鎮化,是富民之路,也是城鄉協調發展的最佳選擇。農村轉移進城的人口,若能安家立業,改變的是幾代人的命運。有序地將大量農業人口轉移進城,永久改變的是農村面貌。我省有1億多畝基本農田,農村人均耕地大約2畝;美國耕地大約26億畝,農業人口平均耕地在800畝以上。只有讓農民少起來,才能讓農村富起來。城也富了,鄉也富了,城鄉協調發展就在其中了。
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利茨認為,中國的城鎮化與美國的高科技發展,將是影響21世紀人類進程最深刻的兩件大事。作為人口和農業大省,河南將是這一進程中的推動者和見證者。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走進南陽方城縣-一戶一策打贏脫貧攻堅戰
如何貫徹落實總書記的指示精神,如何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簡政放權,深化權力清單、責任清單管理,省十次黨代會就此提出了明確要求,做出了詳盡部署。
因病因災致貧怎么辦,人多資源太少怎么辦,不適宜居住的村落怎么辦,鰥寡孤獨怎么辦,凡遇到過的問題、能想得到的困難,黨和政府都給出了解決辦法。
12月8日,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系列直播節目走進羲皇故都淮陽縣。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之走進羲皇故都淮陽
十年前誰要說,河南將成為對外開放高地,不會有人相信。我省深居內陸,對外交往是天然短板。
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特別報道視頻直播-走進通航之都上街
省十次黨代會提出,今后五年要打造“三個高地”,第一個就是“中西部地區科技創新高地”。
前行的道路上,用什么理念統領各級黨委和政府,黨代會報告的標題里寫得明明白白,就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提出的“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新理念。
深入貫徹落實省十次黨代會精神,河南廣電全媒體系列評論《河南再出發》12月5號全新呈現。
聽眾朋友,為貫徹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河南新聞廣播特別策劃《河南再出發》系列直播,今天首站走進郝堂村,17:15—18:00,FM954、FM1023、AM657將為您現場直播,講述郝堂村的故事郝堂村的發展。河南新聞廣播官方微博微信將同步音視頻推送,歡迎收聽關注。
肩負“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的歷史擔當,河南正圍繞打好“四張牌”,著力營造“內陸開放高地”。作為“一帶一路”國家戰略的重要支撐和核心腹地,河南經過不懈努力,建設“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等一系列國家戰略,“米”字型高鐵的成型已指日可待,中歐班列(鄭州)領跑全國……這些都為河南的開放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
實現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道路上,“一帶一路”寫下濃墨重彩的一筆。今天,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在這一偉大的戰略之上,并以此作為再次騰飛的機遇。
政風清廉是社會公正、凝聚人心的基礎,是經濟發展的動力;反腐倡廉只會促進經濟發展,而不是相反。不貪不占、干干凈凈,是法律底線,不是什么高標準;認真工作、擔當責任是職業底線,不是什么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