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僅是土生土長的河南人,同時也是河南人民選舉出來的全國人大代表。”說起老家河南,央視著名主持人張澤群不僅充滿自豪,還有著重任在肩的責任感。11月23日晚,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張澤群將作為特約記者,走進河南臺前縣,和廣大電視觀眾一起,了解轉移就業在脫貧攻堅中的重大作用。
學做“縫紉工”,張澤群“轉移就業”無壓力
臺前縣位于河南省的東北角,地理位置特殊,易發洪水。特殊的自然條件,大量的農業人口,限制了臺前整體經濟發展,臺前縣也是國家扶貧開發工作的重點縣。來到臺前,張澤群能看到哪些脫貧經驗,能聽到哪些脫貧故事?
“我基本上每個月都會回河南老家,看看老人。”談到家鄉,張澤群飽含深情。但同時,他也很好奇,“在全國實現全面小康、脫貧攻堅的時候,河南的情況是怎么樣的呢,正好有《脫貧大決戰》這么一個機會,我覺得對我來說也是一種責任。”
臺前縣成功箱包服飾有限公司,還有一個帶編號的名字——臺前縣精準扶貧就業點103號。在這個不大的箱包廠里,張澤群好奇地和縫紉機前的女工聊了起來。看到工人嫻熟地用縫紉機制作魔術貼,張澤群也按捺不住,體驗了一把“縫紉女工”的工作。初次操作的張澤群不僅速度不慢,而且做出的產品也達到了合格水平。看來,身為著名主持人,張澤群還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多面手,就算到農村“轉移就業”也毫無壓力。
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跟著張澤群一起到臺前農村“找工作”。
從“能人”到“致富帶頭人”,張澤群點贊實干村長
王書懷是臺前縣東堿場村的村長,經營過很多生意。在張澤群看來,王村長屬于不折不扣的“能人”。就是這么一個“能人”,如今回到了村里,在村里辦起了一家堿場生態農業有限公司,讓更多的農民可以通過這個項目,實現轉移就業,脫貧致富。
在這家公司里張澤群看到,別的地方廢棄甚至焚燒的秸稈,在這里成了高價收購的寶貝;別的地方污染環境的牛糞,在這里“變”成了美食。村長王書懷介紹說,他這家公司有八百多畝地,三千多頭牛,還有60多個草菇大棚。原來,他們通過發酵和添加精細飼料,把秸稈變成了養牛的上等飼料;通過把牛糞和秸稈混合可以成為種植草菇的最佳材料。
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讓我們跟隨張澤群一起走近這個致富“能人”,一起了解東堿場村脫貧致富的神奇變遷。
深情演講,張澤群祝福臺前脫貧“再提速”
“這次來到《脫貧大決戰》,欄目組讓我選擇一個地方去調查,我看了地名就選擇了最偏遠的臺前縣。我先看看在這么一個地處偏遠、底子薄弱的地方,到底怎么樣才能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在節目現場,張澤群深情地演說:“今天,我們看到了臺前脫貧發展中新鮮的實例和成熟的做法,讓我很受感動。”
“過去我們常說‘要想富,先修路’,指的是要先修通道路。今天看到臺前這么多的精準就業基地,我想說臺前找到了一條真正適合本鄉本土的致富門路。”張澤群深情地說。“相信隨著高速公路的開通,臺前人民脫貧致富的道路一定會提速,再提速。”
張澤群介紹說,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我們要在五年內解決自古以來中國老百姓的心愿:過上好日子。同時,張澤群也對《脫貧大決戰》進行點評:“通過這個節目,可以引發我們大家對‘脫貧大決戰’的思考,思考短短的幾年時間內,我們要做些什么,應該怎么做才能做得更好。我們這個節目的根本是向全省人民表達我們的意愿、我們的膽量和我們的準備。在我們打響‘脫貧大決戰’的時候,我們也要有擺脫貧困的勇氣和自信去面對我們這一場新的長征。”
11月23日晚21:15,河南衛視《脫貧大決戰》,有返鄉創業的恩愛夫妻;有主持人阿丘的“二胎夢想”;有自強不息的貧困大學生;還有變廢為寶、變土成金的神奇致富門路,更多精彩,更多感動,讓我們一起關注《脫貧大決戰》,一起感受力量、體會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