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塞克斯大學功勛榮譽教授、中國科學院客座教授唐邁作主旨演講
映象網快訊(記者 王邵怡 文/圖)中國“一帶一路”政策下中英兩國的合作路徑是怎樣的?經濟全球化形勢下面臨怎樣的挑戰?10月19日上午,中英“一帶一路”戰略合作論壇在鄭州召開。會議由中國區域經濟學會、區域研究協會、區域研究協會中國分會主辦,河南省社會科學院、河南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承辦。
在兩天的會期里,與會者將就“一帶一路”戰略下的中英兩國的合作路徑、重點領域、關鍵項目、推進措施等進行深入而具體的討論。研討會分為兩大專題論壇,針對“中英深化合作的路徑與對策”及“一帶一路建設與地方發展”兩大議題展開。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是包容與共贏
“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強調和平共處、尊重差異。”薩塞克斯大學功勛榮譽教授、中國科學院客座教授唐邁(Dunford Michael)這樣總結“一帶一路”政策。
唐邁表示,當前世界處于全球化的十字路口,不少國家張開雙臂擁抱全球化,而興起的大國在國際上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更是代表了中國的崛起。
“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提出可以看做是在一定歷史背景下,中美貿易模式的一種重塑。”他解釋,傳統的西方貿易追求的是“我方勝、他方敗”的結果,但中國的“一帶一路”構想則是追求合作、協調與共贏,二者存在本質的差別,“正是因為這一點我認為中國的戰略是包容性的。”
通過對比,唐邁坦言,“一帶一路”其實也需要中國更開放、更包容地進行經濟發展,不管是經濟、文化、政治交流都要更開放、更包容。
他表示,通過此次河南舉辦中英“一帶一路”戰略發展論壇希望可以進一步了解、研究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的特點以及政策經驗,與中國的研究專家進行交流學習,擴大中英合作領域。
中國實現經濟高速增長需要保持“外向化”
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區域經濟學會會長金碚在會上探討了全球經濟低迷形勢下各國如何實現經濟高增長。
金碚表示,通過研究可以發現,中國經濟在改革開放后增速明顯提升。現在進入經濟全球化3.0時代后,經濟增長一度陷入低迷,而全球化3.0時代,國家的硬實力和軟實力最終取決于社會活力與社會包容性。
金碚和唐邁共同強調一點,那就是“開放”。
金碚認為“一帶一路”戰略是中國外向化思維的重大構想,在工業化和全球化時代,中英兩國都面臨著內向化與外向化的新思考、新決策,而中國過去是一個內向化的國家,現在開始走向開放,走向外向化。
金碚提醒,從近現代來看,從全球來看經濟增長最快的一個時期是1945年到上世紀的70年代,那段時間增長重要一個原因是二次大戰以后的戰后恢復。從1992年到2007年再次出現一個黃金時期。這些經濟快速增長時期都是世界各國交流頻繁的時期。
“自由貿易試驗區的設立,正成為中國區域經濟政策的新取向,與‘一帶一路’構想相輔相成”,金碚認為這顯示了中國想要擁抱全球化、“走出去”的開放心態。
中英兩國合作空間巨大
在這樣一個全球化的大趨勢下,中英雙方有什么樣的合作前景呢?
金碚說,英國是高度成熟的工業國,后工業社會特征顯著;而中國處于工業化中期,經濟結構處于艱難的轉型過程。英國是一個高收入國家,中國的發展水平還處于世界的中等水平,我們并不是一個富裕的國家,而英國是一個很成熟的國家。
由此看出,中英兩個國家都面臨著新工業革命的挑戰和機遇,雙方都有很好的合作交流的空間,可以合作的東西很多。
金碚舉了一個例子,中國要用三個十年的時間,才能走到世界制造業的前列,所以中英合作的主題就是如何實現增長、節能、環保、減排的平衡,因為中國也進入了一個更加注重節能、環保的階段,這是大家共同的主題。有的問題英國已經解決了,中國還處于解決的過程當中。
從具體的合作方面來說,中國與英國能夠進行產能與技術合作,實現比較優勢,互利互補,共同走向信息化、智能化的新產業、新經濟,雙方可以有很大的合作空間。此外,實體產業與金融服務的契合與融洽、探尋國際貿易新規則以及全球治理的新秩序,這些問題中英雙方也可以進行很好的合作。
金碚表示,此次作為中華文明主要發源地的河南,以及作為現代文明起源地的英國,共同舉辦中英“一帶一路”戰略合作研究論壇,堪稱是東西方兩大文明的學術對話和交流,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在推進“一帶一路”建設中,法律服務工作者要加強信息溝通、暢通信息渠道,建設律師信息交流平臺,借助參加有關國際會議、博覽會等,推進沿線國家交流合作。
閱讀提示|今年5月,鄭州市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為國家現代物流創新發展試點城市。鄭州還將以參股盧森堡貨運航空公司為契機,著力打造鄭州盧森堡貨運雙樞紐。
以空港跨境為代表,河南的跨境電商模式,走在了全國的前列,未來十年,將會有非常大的潛力。上個月,筆者和河南省商務廳焦錦淼廳長一起,做了一檔河南自貿區的深度對話。
金秋十月,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進行國事訪問,并出席在印度果阿舉行的金磚國家領導人第八次會晤。
筆者在鄭州空港跨境提出“跨境電商+雙創”、“示范園+集聚創客匯+中外企業”、“招商+平臺+服務”的創新合作模式 “一帶一路”戰略提出至今,已三年有余。具體說到跨境產業合作模式方面,在目前“一帶一路”戰略中,跨境產業合作呈現出以下幾大特點: 第一,承載平臺是基礎。
金秋時節,國家主席習近平對柬埔寨、孟加拉國進行國事訪問,中柬全面戰略合作伙伴關系譜寫了新篇章,中孟關系定位升至戰略合作伙伴關系,中國周邊外交結出新碩果。孟加拉國知名專欄作家、經濟學家沙希杜爾·伊斯拉馬認為,習近平主席此訪讓人真切感受到中國作為一個負責任大國,同周邊國家平等相待、和平共處、互惠互利。
從藍圖到行動,“一帶一路”匯聚共商、共建、共享的眾智合力,堅持開放包容的發展路徑。從藍圖到行動,“一帶一路”著眼推動我國新一輪對外開放、著力推動沿線國家共同發展,成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主動作為。
在不久前舉行的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習近平要求:“以釘釘子精神抓下去,一步一步把‘一帶一路’建設推向前進,讓‘一帶一路’建設造福沿線各國人民。
” 由于曾多次到本次出鏡的空港跨境產業園,楊建國對空港跨境產業園的運行模式特別熟悉,也因此更容易對比空港跨境的模式創新之處。空港跨境產業園的模式,一方面,具備了跨境電商的創新形式,另一方面,也把“一帶一路”戰略,切實的和中部崛起,和招商引資,和助推河南企業走出去,和引進國際企業結合在了一起。
在出席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座談會時,習近平主席表示,“一帶一路”建設的進度和成果超出預期,目前已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參與其中。據悉,截至7月份,“一帶一路”沿線雙、多邊產能合作基金規模已超過1000億美元;我國對“一帶一路”相關國家的投資累計達511億美元,與沿線國家簽訂承包工程合同累計金額2790億美元。
建設各類功能性口岸,打造對接“一帶一路”的載體平臺
連日來,河南承天接地融入“一帶一路”的喜訊不斷......
浙江在線訊8月30日訊(浙江在線記者 沈正璽)G20杭州峰會開幕在即,“強勁的國際貿易和投資”將是議題之一。
陳潤兒、葉冬松、鄧凱、尹晉華、吳天君、趙素萍、夏杰、李文慧、馬懿、劉春良、劉滿倉、王保存、趙建才、王鐵、張廣智、李亞、王艷玲、張維寧、許甘露、史濟春、靳克文、錢國玉、張立勇、唐大淮出席或列席會議。
8月24日,省委常委會召開會議,傳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