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快訊(記者 王邵怡 實習生 薛冰冰)7月27日上午,省十二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三次會議召開,會上,省長陳潤兒做《關于河南省2016年上半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執行情況的報告》。
報告中,列出了我省下半年重點經濟工作四個重點。
著力穩增長、保態勢
繼續把穩增長、保態勢作為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確保實現全年8%的經濟增長目標。
加快工業增長,把保持8%以上的增速作為基本要求,把加快工業經濟增長速度與提升工業經濟質量效益統一起來,不斷改善工業結構,著力促進穩中提質。
擴大有效投資。突出抓民間投資,突出抓重大項目,確保“1816”投資促進計劃8000個重大項目全年完成投資1.6萬億元,力爭4226個省重點項目下半年完成投資7000億元以上。
同時激活非公有制經濟,強化要素保障。
著力抓改革、調結構
全面深化改革,突出抓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把“去降補”作為重點。去,指的是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突出抓好省政府制定的降成本10個領域50條政策措施的監督落實,降企業交易、財務、管理成本。補,保持有效投資力度,著力補好農村經濟、新興產業、生態產品三大短板。
統籌推進體制性、制度性和政策性改革,突出抓好“三煤一鋼”改革發展。
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加快推進鄭洛新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擴大對外開放,進一步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中國(鄭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建設,積極申建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強化鄭州航空港內陸地區開放門戶功能,擴大中歐(鄭州)班列境外合資合作。
著力防風險、保穩定
防范非法集資風險,依法管控、調解、打擊非法集資,守住風險底線。
防范企業經營風險,協調金融監管部門和銀行業金融機構不抽貸、不壓貸、不斷貸。
防范自然災害風險,要嚴格落實防汛責任,完善防汛減災預案,全面排查消除隱患。
防范社會穩定風險,要持續開展重點行業領域安全生產治理整頓,特別注意國企改革、去產能過程中對職工利益可能帶來影響而引發社會穩定的風險。
著力惠民生、增福祉
首先要擴大社會就業,做好國有企業改革人員分流安置和化解過剩產能職工的安置工作。完善落實就業創業政策。深入實施全民技能振興工程。
推進脫貧攻堅,確保今年實現110萬人口穩定脫貧、蘭考和滑縣如期摘掉貧困縣的“帽子”。
還要抓好大氣治理,落實好“1+6+7”實施方案,即“1個意見”,“6個制度”和“7個專項”。抓好重點源頭、重點行業、重點區域治理,堅決打贏大氣污染治理攻堅戰。
11月29日、12月3日,省長陳潤兒先后到鄭州市的中牟縣、滎陽市、新密市調研,察看當地產業發展、新型城鎮化建設和生態治理情況。他強調,鄭州市要以五大發展理念為引領,加快產業轉型升級步伐,不斷提高綜合承載能力,彰顯城市經濟發展優勢,在決勝全面小康、讓中原更加出彩中強化龍頭帶動、實現率先發展。
11月7日至8日,省長陳潤兒赴盧氏縣調研脫貧攻堅工作。素有“山大溝深”之稱的盧氏縣有63134名貧困人口,貧困發生率18.9%,是國家扶貧開發重點縣,也是陳潤兒的脫貧攻堅工作聯系點。
11月1日上午,陳潤兒來到省直一團代表團與代表們一起審議省委工作報告。
10月31日,陳潤兒同志與出席省第十次黨代會洛陽市代表團的代表們一起審議中共河南省第九屆委員會工作報告。陳潤兒強調,總書記提出要打好“四張牌”,為讓中原更加出彩指明了路徑與方向。
努力打好“四張牌”,讓中原更加出彩。
9月22日下午,省長陳潤兒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研究討論有關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提高農村最低生活保障補助標準、調整全省高速公路網規劃等工作。
在“三秋”生產全面展開的關鍵時期,9月21日,全省農業結構調整暨“三秋”生產現場會在駐馬店市召開。
9月19日,第28屆中原畜牧業交易博覽會在鄭州國際會展中心開幕,為充分展示我市畜牧大市良好形象與發展水平,我市選派泌陽夏南牛等600多家畜牧企業代表組團參加會議,并取得多項參會成果新突破,受到了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副省長王鐵等省領導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評價。
9月19日下午,全省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二次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
9月12日至13日,省委副書記、省長陳潤兒先后赴省人民醫院、鄭州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進行調研,并在省衛生計生委主持召開衛生與健康工作改革發展座談會。
9月5日至6日,省長陳潤兒赴駐馬店市調研農業生產工作。
陳潤兒赴鄭州市調研工業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并召開專題座談會。
8月31日上午,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他強調,要以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建設為抓手,切實發揮投資關鍵作用,把握關鍵環節,解決關鍵問題,促進全省經濟平穩快速增長。
全省重點項目建設推進工作會議在鄭州召開,陳潤兒出席并講話。
8月23日,省長陳潤兒赴新鄉市督查大氣污染防治工作并召開豫北四市專題座談會。陳潤兒最后強調,豫北地區和鄭州、商丘作為全省大氣污染治理重點地區,其工作成效對全省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能否實現舉足輕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