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執法監察無人機既能監測數據又能抓拍圖像
“神器”之一的空氣質量流動檢測站
映象網快訊(記者 駱瓊 文/圖)繼2016年中原環保世紀行宣傳活動啟動會議在鄭州召開之后,5月16日,中原環保世紀行采訪團走進鄭州、開封進行采訪。
在鄭州一處建設工地上,中原區環保局負責人介紹的兩個個“神器”吸引了很多人的目光,“這兩個一個在天上飛,一個在地上跑,空地一體化、動靜結合,這樣在給違法排污的工地施壓時,也能獲取實時空氣污染數據,為我們執法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數據。”
采訪組突擊檢查施工工地
上午九點多,中原環保世紀行采訪組突擊檢查了鄭州李江溝拆遷工地。與人們印象中不同的是,一走進工地記者并沒有看到漫天的塵土。
“我們這里按照市里面關于百分之百的要求,已經做好揚塵等防控措施。”該工地的相關負責人指著腳下說,工地的路面全部都進行了硬化,就是為了減少揚塵污染。
同時,記者還發現只要有施工車輛進出工地,就會有工作人員對其進行噴灑處理,防止帶起灰塵污染空氣。
除此之外,記者還發現了兩個“神器”,只要工地上放松對揚塵等治理,他們就會“報警”,通知環保局、建委等相關執法部門。
空地一體化 為了抓工地污染也是拼了
“以前,我們執法人員執法的時候,各個工地都會按照要求做好減塵措施,但是只要我們一離開,有些工地就會放松治理。”在中原環保世紀行座談會上,市環保局局長潘冰表示,也正是為了杜絕這樣的現象,才請來了這兩個“神器”。
作為首次將“神器”用于平時執法的環保部門,中原區環保局副局長王獻表示,這兩個“神器”其實就是大氣監測流動車站和環保監察無人機,它們都是用來監控工地上PM2.5、PM10等空氣污染數據。
據記者了解,大氣監測流動站就是一輛搭載有空氣質量監測設備的車輛,在啟用一個多月來,經常出現在中原區的各個施工工地上。
“它能時時刻刻監測處工地上的PM2.5、PM10等數據并上傳至環保局,只要有超標現象,執法部門就知道這個工地沒有做好污染防治工作,就會去現場進行治理。”王獻說。
而另一個“神器”就是環境執法監察無人機,它就是利用旋翼式飛行平臺,依靠搭載攝錄系統,開展高空拍攝和空氣污染指數監測。
由于它體積小、視角廣、操作靈活等特點,不受空間、地形的影響,不僅提高了環境監測的準確性,還能發現那些人不宜發現的隱蔽排污點。
王獻說:“這樣空地一體化、動靜結合,能獲取各個工地時時的空氣污染數據,為我們執法提供更全面、準確的數據。”
兩年投資4個億 熱電廠零排放
“我們園區污染治理我都看在眼里,不然我們的宿舍餐廳也不會建在這個煙囪旁。”中原環保世紀行采訪組在泰祥熱電股份有限公司時,在這里工作的小王告訴記者。
據泰祥熱電副總經理席世俊介紹,自2014年到現在,他們前后已經投入4億元用于污染治理。
在2016年,泰祥熱電又投入煙氣超低排放治理工作,目前一號機組處于建設階段,計劃五月底完成。“本次改造在原先的基礎上增加了濕法脫硫、濕式電除塵,投入后,我們的排放幾乎可以說達到了零排放。”
同時,脫硫除塵脫硝系統均由DCS控制,并分別安裝了在線煙氣連續監測系統,分別與省、市環保部門的在線監測系統實現實時在線監測。
此外,泰祥熱電還建立了直徑100米工藝先進的封閉圓形煤場,可儲藏八萬頓原煤,這取代了傳統的開放式煤廠場,杜絕了煤場儲煤揚塵現象。
同時,圓形煤場、卸煤溝及各皮帶轉運處均設置噴淋壓塵、脈沖布袋除塵等設備。
全省大氣污染防治即將迎來“年終大考”,11月15日上午,省委、省政府召開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第三次推進工作電視電話會議,省長陳潤兒出席并講話。
來自河南省環保部門的最新通報顯示,自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啟動以來,該省的空氣指數和優良天數均有明顯改善。8日通報的大氣污染防治數據顯示,今年1月1日至11月5日,河南全省18個省轄市PM10平均濃度為117微克/立方米,PM2.5平均濃度為64微克/立方米,分別同比下降9.3%、14.7%。
“連天線、接地氣,18篇“治污”諍言扛起媒體使命 ”9月10日下午,由河南省新聞出版廣電局主辦的河南重大主題報道全媒體傳播新實踐研討會在鄭舉行。
擁有超過900萬人口的豫東商丘市,最近被指因治理大氣污染問題“強關飯店、菜市場”。
7月25日,河南廣電全媒體推出“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系列評論以來,在社會上引起了強烈反響,為我省的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營造了強烈的社會輿論氛圍。從播出時間來看,十八地市電臺在全天各個時段對“首篇評論”進行了反復播出,其中不乏“黃金時段”和“次黃金時段”。
163家企業停產,近400家企業限期整改,重壓之下,山東臨沂市猛藥治理大氣污染。
生態循環農業也可以被稱為治污農業,本月發布的“水十條”旨在治理我國的水污染,同時為我國生態農業產業發展也帶來了新機遇。
首都空氣質量事關公眾利益,事關國家形象。首都上下正全力以赴做好APEC會議期間的空氣質量保障工作,并抓緊制定明年工作計劃,抓緊啟動一批新的治污工程。
當前,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狀況日益嚴重,受到了全社會的高度關注,治理空氣污染已成為重大的民生期待。京津冀地區空氣污染治理的難點,不僅在于各地自身空氣污染情況不容樂觀,而且由于日益顯著的區域傳送和相互影響,各地都無法獨善其身。
從3月1日開始,北京正式施行被稱為“史上最嚴”的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新版《北京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與2000年開始實施的《北京市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大氣污染防治法〉辦法》相比,最顯著的變化是處罰力度全面擴大,罰則由10條增至40條44項條款。
2月17日上午,溫州瑞安仙降街道的東河迎來一批特殊的冬泳者——當地50多位膠鞋廠老板,沿岸上千人圍觀。在這一年里,當地政府部門狠抓河流治污問題,“投入兩千多萬元,對各條河流進行清淤疏浚,拆除河道違建,減少生活垃圾入河”。
據新華社電環保部7日與全國31個省(區、市)簽署了《大氣污染防治目標責任書》,明確了各地空氣質量改善目標和重點工作任務,進一步落實了地方政府環境保護責任,為實現全國環境空氣質量改善目標提供了堅實保障。
上海一位化工企業主從同行那里了解到,稽查人員經常“光臨”他們這里,可能是因為并沒有“擺平”稽查人員。接受記者調查的多家企業主中,90%以上的人認為,前述企業主反映的環保考核中的“尋租”現象,一定程度存在。
河北省27日召開全省鋼鐵、水泥、電力、玻璃行業大氣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會議稱,將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集中攻堅,突出抓好四個行業涉及521家企業的排污治理,為河北省甩掉污染帽子作貢獻。
《研究計劃》將設置大氣污染源國家法規排放清單及減排支撐技術、空氣質量管理決策支持技術體系和大氣污染防控監管技術體系三個主題。” 今年中央財政的這50億元,投入于北京、天津、河北、山東、山西、內蒙古這六個京津冀及其周邊省市自治區,這個區域是“大氣十條”的“重中之重”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