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12中創客工廠里的機器人
學生正在拼裝機器人
鄭州12中創客工廠啟動
映象網快訊(記者 駱瓊 通訊員 魏景 文/圖)3D打印、機器人拼魔方、用函數畫畫……近日,鄭州12中創客工場啟動儀式在學校文化廣場舉行,這也預示著鄭州市屬學校首個創客工場正式建立。
在啟動儀式上,鄭州市教育局副局長田保華向鄭州12中的師生強調了什么是創客暨鄭州創客教育未來發展目標。他表示,一是通過創客教育來助力、來更新教育觀念,推動走向深度課改,改變教師教的方式、學生學的方式,讓我們的學生從被動學習走向主動學習,從淺層學習走向深層學習;二是要面對所有的學生開設創客課程,培育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讓我們的學生走向創新、走向創造、走向創客;三是要滿足有創造訴求學生的訴求,讓他們創新發展,創造成長,走出一條自己的創客之路,培養一批有較高層次的學生創客。
據了解,該校創客工場由項目研究與設計室、制作空間、數學探究實驗室、機器人工作室、信息發布與檢索中心(河南創客網)組成,總面積約750平方米,可同時滿足20-60人左右開展創客活動。
鄭州12中的創客工場不同于社會上已經成型的創客空間,它屬于學校的創客空間建設,主要是為了滿足學生動手實踐的需求,為更多的學生提供“使用知識”的機會,引導鼓勵學生將自己的奇思妙想實現出來。它是在學校原有功能室的基礎上,進行有機整合,創客活動與創造性的社團活動相結合的產物,已經具有了項目開發、研究設計、制作成品和交流分享等功能。
在參觀過程中,記者還了解到,鄭州12中創客工場的建設將實現三個目標,一是成為一個鼓勵、培養多學科教師聯動,開發、實踐創客課程的新型開放教室;二是建成一個可供學生研究跨學科的綜合性項目,提升技術的開放實驗室;三是為學生提供一個固定的活動和交流場所,打造一個傳播創客文化的造夢工廠,做好“小創客”的“孵化培育”功能。
迎賓機器人在門口迎接問好、校園內不斷行走的小機器人憨態可掬、幾十臺人形機器人翩翩起舞……這不是科幻大片,這是鄭州市三十四中正在舉辦的首屆“制匯節”的現場。
11月21日,記者從省工信委獲悉,2016年河南機器人產業“十百千”示范應用工程示范項目和示范企業正式公布,河南森源電氣股份公司的環保氣體絕緣開關設備生產線柔性智能化升級改造項目等12個機器人示范應用項目、許昌遠東傳動軸股份公司等16家機器人應用示范企業、鄭州科慧科技股份公司等14家機器人推廣示范企業最終入圍。
一臺名為小胖的機器人突然發生故障,在沒有指令的前提下自行打砸展臺玻璃,最終導致部分展臺破壞,更為嚴重的是,該機器人還砸傷了路人,從網上曝出的圖片中我們看到,受傷者已經被擔架抬走。小胖機器人原為4-12歲兒童研發,主要用于教育目的,不過目前看來這款機器人具備極大的缺陷,家長們也不會放心將自己的“心肝”交給它。
美女機器人亮相世界機器人大會 秀外慧中知識淵博
當觸屏電腦、手機以及各種智能產品深入到人們的生活時,缺乏自控能力的孩子卻成為觸屏科技發展的直接受害者。在付沐白的母親陳女士看來,女兒不是一個動手能力很強的孩子,所以學習機器人的時候還是很有挑戰性的。
太懶,不想打掃家里,沒關系的啦,智能家居掃地機器人可以幫你,讓你躺在床上看著它幫你掃地。是懶人推動了智能家居的發展,這句話貌似非常有道理。所以,可以從當下逐漸被普及的掃地機器人來一窺智能家居懶人生活大變革。
工程師忘記關門 機器人出逃走上大街
美國佐治亞理工大學研制出一款新型機器人代替助教為學生們授課。沃特森是IBM超級電腦沃特森的分析系統,從今年1月份以來,它就開始幫助佐治亞理工大學的畢業生們解決畢業論文中遇到的各種問題。
時代巨輪的推動下,手工釀酒這一中華民族傳統的工藝也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機械化操作取代了人工操作。
據新華社電2017年的高考生將與一位特殊的競爭對手一起走進考場——由國家863“超腦計劃”牽頭研制的“高考機器人”將參加2017年高考的語文、數學和文綜三項科目的考試,它的目標是要超過重點本科分數線。清華蘇研院大數據中心主任、準星云學CEO林輝對“高考機器人”明年數學考上“一本”很有信心。
五一假期,正是市民休閑娛樂的好時期,也是商家促銷的絕好機會,不少商家借機推出各種促銷活動,市區各大商場和商業街區,處處人聲鼎沸,一派喜氣歡騰的熱鬧氣氛。
圖為倒閉餐廳使用的機器人服務員 隨著科技進步,有諸多關于用機器人代替人工的討論。日前,廣州兩家餐廳老板突發奇想,把店內上菜的服務員全都換成機器人,最終卻關門大吉。
昨天,德國“賽米控”炒菜機器人正式“報名”2016春季鄭州餐交會參加廚王爭霸賽的消息甫出,河南酒店用品及餐飲界一片嘩然,熱議不斷。
聽說2015年,洛陽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產業作為洛陽的戰略新興產業不斷壯大,機器人及智能裝備研發生產企業達112家,較2014年底增加4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668億元,同比增長28.5%呢。
英日研究人員最近推測,日本接近半數的職位可能在10至20年內由機器人或人工智能取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