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志偉照顧患兒細致入微
映象網快訊(記者 王邵怡 圖/文)2003年“非典”肆虐之時,18歲的她一走上崗位,就踴躍奔赴抗擊非典的一線。2010年手足口病爆發,她臨危受命,當選為兒童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參與到重癥手足口病的救治工作中。2011年已經懷孕的她毅然地沖在了重癥手足口病高強度的工作一線,先后兩次出現先兆流產跡象,卻一直堅守在崗位。她就是河南省信陽市中心醫院兒童重癥監護室護士長——吳志偉。
信陽市中心醫院兒童重癥監護室里,充斥著小孩子撕心裂肺的哭聲。穿著粉色衣服帶著花帽子的身影到處忙碌著,吳志偉就是其中之一。每天早晨,她總是早早的來到病房,做好一天的工作安排與準備。講起頭上的花帽子,吳志偉說;“花帽子是想帶給孩子們親切的感覺,怕藍色和白色會讓孩子害怕。”
除此之外,人性化和創新意識在病房里也無處不體現,她根據病區專科特點和患兒需求,設計制作了多功能床頭警示標識卡,防墜床床圍、防嬰幼兒壓瘡小水枕等等。只有真心設身處地地為病患考慮的人,才會在細小的地方如此留心。
吳志偉對院里的患兒的關愛除了體現在這些細節上,更體現在她實際工作的認真負責中。2011年已經懷孕的她毅然地沖在了重癥手足口病高強度的工作一線,先后兩次出現先兆流產跡象,一直堅守在崗位直到臨產的那天,給病人做完最后一項治療的她歪倒在地。產科醫生檢查后建議馬上做剖腹產手術,好在手術后母女平安。
提起女兒,吳志偉控制不住情緒留下淚水:“萬幸我的孩子是平安的,我相信這是上天對我的眷顧。”現在她的女兒五歲了,由于工作忙,吳志偉還是沒有充足的時間去陪孩子。
兒科病區中,多是不諳世事的嬰孩,不會表述病情,只會嗷嗷大哭。醫護人員多數時候無法和患兒直接溝通,因此,兒科也被稱之為“啞科”。 說起工作,吳志偉坦言,壓力很大,也曾經想過要放棄,但不是因為工作累,而是因為患兒家屬的不理解。
她表示理解孩子生病時家長的焦急,但也希望家長能理解醫務工作者。
身為護士長,吳志偉經常教導護士們把患兒當成自己的孩子來對待,她自己也是這么做的。她對護士們說:“我們面對的都是最稚嫩的生命,一定要投入自己最大的精力和最大的努力。”
一切生命都來自大地,大地是根、是本、是源。我們生活在大地上,是她給我們以生命,給我們以依托。萬物有靈,大地有靈。對人類有巨大貢獻的大地,靜靜地看著蕓蕓眾生,從不議論什么、表示什么。大地有高深的修養,大地無言。
2003年“非典”肆虐,她走上崗位的第一天,就踴躍奔赴抗擊非典的一線。2009年,信陽市急救比武第一名、河南省急救比武第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