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 獨家 > 正文

                鄉愁七問之耕地:在希望的田野上,多想再看到十里麥浪

                2016年03月08日17:34  來源:映象網

                5034

                    編者按: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藏著一種鄉愁。

                  鄉愁是春節的一張車票,是白發親娘的一聲叮嚀,是留守兒女的一個電話,是孕育祖祖輩輩希望的黃土地……

                  十三五開局,習大大多次提出,青山綠水就是金山銀山,美麗中國“要看得見山,望得見水,記得住鄉愁”。

                  沒有農村的小康,就沒有全面小康社會。如何精準扶貧?如何在進行物質扶貧的同時,加快精神扶貧,促進美麗鄉村全方位和諧發展,讓這片承載希望的田野再次沸騰?

                  “腳下沾有多少泥土,內心就能沉淀多少深情。”值此全國兩會之際,映象網記者再走基層,把目光投向廣袤的大地,沿著鄉土中國的濃濃鄉愁,七問代表、委員,求解農村的的發展之路,我們希望能為鄉愁找一個注腳。

                  每天一問,代表答疑,是為《鄉愁七問》。


                  映象網訊(記者邱延波 駱瓊)

                  村子里的土地一點一點被征用

                  張海彥已經有8年沒碰過鋤頭了,對于一位農民來說,這是一件很尷尬的事情。他是河南滎陽市廣武鎮王頂村人,這個村子緊挨著黃河南岸,土地肥沃,曾經是傳統農業村莊。在這里,人們種小麥、玉米,更種大蔥。這里的大蔥全國有名,被稱為廣武大蔥,是國家地理標志產品。但現在,菜市場上幾乎見不到這種大蔥了。“我已經好幾年不種地了。”說這句話時,35歲的張海彥并無多少自豪感。

                  作為一個地道的農民,好幾年沒摸過鋤頭,沒下過地,那種感覺很尷尬,像是一種依靠,突然被抽走了。在2008年以前,張海彥和其他村民一樣,加上荒地、耕地等各種形式的可耕地,王頂村每人有4.5畝土地。“2008年,有人過來租賃土地,說是建陵園,租500多畝,租期50年”,張海彥說,村民們同意了。2010年,因修建鄭云高速,王頂村又被占去100多畝地。再后來,當地發展桃花峪景區,滎陽市林業局將王頂村剩余的土地全部租了下來。

                  此后,王頂村400多位農民,無一人再耕種。

                  張海彥的土地被占用后,就進了城打工,“隨便找點事情做,能養活一家人就行。”與土地永別的,不止是廣武鎮王頂村,還有周邊的霸王城村,桃花峪村。這些村莊的土地都被以不同名義征收了。

                  至今,這些農民依然住在村莊上,但不再耕種一分土地,很難算得上真正意義上的農民。

                   村里的年輕人出去后就不回來了

                  在農村里,還有這么一個現象——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或做生意,越來越多人拒絕耕種。

                  土生土長的農村青年張嘉祥說,曾經的那個村莊,已經有些陌生了。

                  他掰著手指算了算,到現在為止,他已經近10年沒有在農村生活過了,偶爾回一趟家,也不在家里住。

                  他早已習慣城市里的生活。

                  每天開著車穿梭在高樓大廈里,幫著城市人做家政服務,雖然很累,但能在城里生活,他很知足。

                  “在老家種地收入太低,無法改變命運。”

                  10年前,他懷揣著夢想,去了天津做家政工作,后來生意慢慢步入正軌,全家人都去了天津打工。

                  “現在一家人租房子住,收入雖比不上天津本地人,但總比在老家種地強”,張嘉祥說,他在老家還有4畝地,靠種地每年的收入是4千,如今他在天津打工一個月的收入就是5千以上,一個月的收入,頂上種地一年的收入。

                  說起以后的打算,張嘉祥說,“兩個孩子還小,已經在天津上學”。即便最終自己不能留在城市里,他還是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孩子留在城市,不要再回到農村面朝黃土背朝天,過他父輩的生活。

                  之所以他執著于要留在城市,是因為“畢竟城市里生活環境好、機會多,有好得教育、醫療資源,這是農村沒發比擬的”。

                  全國人大代表:要把農民作為一種職業

                  如今,張嘉祥們很多,也是中國農民面臨的一個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張全收說,他年輕的時候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那時候,村里面人都是靠著種地為生。

                  “現在就不同了,村里的年輕人幾乎都外出打工去了,留在家里的大都是一些老弱病殘。”

                  他認為,這種現象歸根到底就是,種地所得的收入遠不如外出打工。

                  “比如一個農民在家里種上十畝地,一年收入按照一萬來算,但現在出去打工一年最少都有三萬多元,有的甚至在家種一年地還不如外出打工一個月的收入。”

                  隨著市場經濟地不斷繁榮和發展,農民的收入渠道也越來越多,農民可以通過外出打工等多種方式來增加自身的收入,種糧已經不再是農民唯一的收入來源。

                  “此外,農村的經濟發展不足以吸引青年人留在農村”,他解釋,如果在家門口就能實現就業,順便還能照顧自己家里的土地,我想有一部分的人會選擇留在農村。

                  張全收認為,要改變農村的這種情況,必須由國家和地方政府從政策上予以引導,經濟上加大補貼,充分調動群眾的積極性。

                  “就像一位教授說的那樣,要把農民作為一種職業”,讓他們有知識、有文化、懂經營、善管理、既體面又有尊嚴。

                  “我們還要積極積極調整和優化農業結構”,對長期閑置的土地可在不改變土地權屬、性質的條件下引進企業或能人實行集約經營、有償流轉,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實現土地價值、農民收益的最大化。

                  城鎮化進程是不可避免的,這個過程中會占用一部分耕地,但是我們必須要像保護熊貓一樣保護耕地。“農業是我們國家的重中之重,我們必須要嚴格守住全國耕地不小于18億畝這條紅線。”他說。

                【點擊進入“兩會”專題↓↓↓】

                掃碼↓看精彩H5:鄉愁之真的愛你

                文章關鍵詞:象約兩會;鄉愁七問;2016全國兩會 責編:安文靖
                5034

                相關閱讀 換一換

                • 新聞
                • 財經
                • 汽車
                • 體育
                • 娛樂
                • 健康
                • 科技

                慢新聞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省招辦辟謠!網傳“河南50萬考生無大學可上”數據錯誤百出 為不實消息

                推薦視頻

                高考前"最后一課":我的故事都是關于你

                i新聞

                新聞推薦

                網站簡介 | 版權聲明 | 廣告服務 | 聯系方式 | 網站地圖

                Copyright © 2012 hnr.cn Corporation,All Rights Reserved

                映象網絡 版權所有

                主站蜘蛛池模板: 亚洲av无码专区在线厂| 国产欧美日韩综合精品二区| 久久男人资源站| 欧美日韩国产成人高清视频| 国产一区中文字幕在线观看| 4455永久在线观免费看| 天天操天天摸天天爽| 久久夜色撩人精品国产| 欧美aa在线观看| 偷天宝鉴在线观看国语| 羞差的漫画sss| 国产欧美日韩精品一区二区三区| jux-222椎名由奈在线观看| 成人激爽3d动漫网站在线| 亚洲一卡2卡3卡4卡国产网站| 残忍女王虐茎chinese| 嘟嘟嘟www在线观看免费高清| 香蕉视频黄色在线观看| 国产精品自在自线| 一本大道香蕉久在线不卡视频| 无码办公室丝袜OL中文字幕 | 尤物永久免费AV无码网站| 久久精品国产四虎| 欧美一级免费在线观看| 人人澡人人妻人人爽人人蜜桃麻豆| 精品少妇人妻av一区二区| 国产女王丨vk| 2022国产成人福利精品视频| 国模gogo中国人体私拍视频| 一级毛片视频在线观看| 成视频年人黄网站免费视频| 亚洲av成人片在线观看| 欧美亚洲国产丝袜在线| 人妖系列精品视频在线观看| 看免费毛片天天看| 国产三级精品三级男人的天堂| 高清波多野结衣一区二区三区 | 欧美激情一区二区三区免费观看| 欧美一级片在线观看| 午夜精品久久久久久| 美女福利视频一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