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鄭州成為全國10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之一。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王邵怡 文/圖)12月9日上午,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就“十二五”期間鄭州市交通運輸情況做了匯報,鄭州市交通委黨委委員、副主任魏予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道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城市公共交通體系建設、交通信息化建設和綠色交通建設等方面的工作情況進行了介紹。
魏予告訴記者,“十二五”以來,全市交通運輸系統緊緊圍繞“三大一中”戰略定位和構建“域外樞紐、域內暢通”都市區路網體系,以航空港實驗區為統攬,以“暢通鄭州”建設為載體,突出“三大主體”工作,在鄭州都市區建設中發揮了重要的服務保障作用,圓滿完成了“十二五”各項目標任務。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公路通車總里程達12716公里
報告顯示,“十二五”以來,我市以新型城鎮化、航空港實驗區建設為引領,加快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
五年來,我市建成10條市域快速通道、總里程360公里;建成環城高速出入口12個,新改建高速公路268公里,其中新增高速公路98公里;國省道升級改造積極推進,二級以上公路達到91%;新改建國省干線公路、新型城鎮化縣域路網2700公里。新建現代化一級客運站2個,公交樞紐站19個、公交港灣300余個。
目前,我市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12716公里,路網密度達到每百平方公里171公里,基本形成“高速支撐、中心放射、區域聯動、村鎮成網”的路網格局。
在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的同時,道路運輸服務保障能力也持續增強。“十二五”時期,全市累計完成公路客運量11.8億人次、客運周轉量669.1億人公里,公路貨運量10.5億噸、貨運周轉量1844.1億噸公里。
目前,全市客運車輛達到5189輛,客運班線達到536條,鄉鎮通客車率100%,行政村通客車率98.3%。物流業也迅速發展,全市貨運車輛達到12萬輛;持續開展甩掛運輸,運輸車輛達到2487輛
公共交通體系不斷完善 地鐵累計運送乘客1.5億人次
“十二五”期間,城市公共交通體系不斷完善。魏予在報告中提到,目前,我市初步形成了以軌道交通和快速公交為骨干、常規公交為主體、出租車為補充、慢行交通為延伸的城市公共客運交通系統,城市公交出行分擔率達到38%,比“十一五”末增加12個百分點。
可喜的是,軌道交通實現零的突破,軌道交通1號線一期自2013年12月28日運營以來,已安全運送乘客1.5億人次,日均客運量20萬人次,最高日客運量達36萬人次。與此同時,快速公交網絡不斷拓展,達到“4主51支”、總里程800公里,日均客運量將達100萬人次,處于國內外領先水平。
總體來看,我市常規公交網絡不斷優化,現在擁有線路299條、總里程4301公里,較“十一五”末增長42.4%;車輛裝備大幅改善,城市公交車達6297輛,比“十一五”末增長31.5%,其中空調車占90%以上。
魏予表示,市交通委在“十二五”期間十分注重交通信息化建設,基本建成交通運輸“一個中心、三個平臺、五大應用系統”,基本完成公共交通信息資源整合運用;“兩客一危”車輛、公交車實現了GPS監控全覆蓋,主城區公交BRT電子站牌覆蓋率達51%;為10000輛出租汽車車載智能終端安裝;同時,建成科技治超監控中心和5個超限超載檢測站不停車預檢系統,積極與公安部門探索建立治超信息互聯互通機制。
2014年10月,我市正式加入全國城市“一卡通”互聯互通大平臺,實現了與全國50個城市的互聯互通,城市“一卡通”發卡達到160余萬張,有力支撐了“智慧交通”建設。 公路客運方面,加入河南省公路客運聯網售票系統,實現二級以上客運站網上異地售票;開通鄭州交通出行網和手機APP,為市民出行提供全方位信息服務,進一步提高了服務能力。
在當前大氣污染嚴重的情況下,鄭州市交通委著力創建低碳綠色環保交通體系,大力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公共交通發展、新能源車輛投放,不斷推進全市交通運輸事業快速、高效、安全、綠色發展。2015年4月,我市成為全國10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之一。“十二五”以來,累計完成3萬余輛營運黃標車淘汰,城區出租汽車全部完成油改氣,黃標公交車全部退出運營,我市新能源公交車達4000輛,占公交車總數的60%以上,綠色公交線路達61條。
值得一提的是,“十二五”期間,交通改革工作不斷深化,交通運輸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和運輸管理體制改革全面完成,構建了綜合執法新格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執法行為不斷規范,行業管理能力也得到大幅提升。
記者8月22日從省統計局獲悉,“十二五”時期河南人口發展報告近日出爐。數據顯示,近幾年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河南流出省外人口增速明顯放緩,省內流動人口不斷增加且流動更加頻繁,流動人口總量基本保持穩定。
8月7日,省發改委發布喜訊,由國家發改委帶隊的第八考核組對我省“十二五”期間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完成情況及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現場考核評估,我省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碳排放強度降低17%目標任務,初步考核結果為優秀等級。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獲悉,根據剛剛發布的“中部六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比較分析”,“十二五”期間,鄭州多項指標排名中等偏上。
新中國成立之初,領導人就非常注重發揮“外腦”的作用,“一五”計劃編制反復征詢前蘇聯的意見,“三五”計劃期間提出了“領導、專家、群眾”三結合的方法。
近年來,我市扶貧開發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把扶貧開發作為“九大攻堅”的重要內容,以扶貧開發重點縣為主戰場,以扶貧開發“小康杯”競賽活動為重要載體,緊緊圍繞扶貧開發目標任務,保持定力,持續加力,深處著力,精準發力,通過大力實施整鄉推進、定點扶貧、產業扶貧等扶貧開發工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養老、看病,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無法回避的民生話題。對家住川匯區的郭淑老人一家來說,這更是壓得全家喘不過氣來的愁事兒。而就在過去五年里,她家的這兩大難題均得到解決——2011年,郭淑老人可以按月領養老金了,部分住院看病費用也可由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基金報銷。為她家減輕負擔的好政策,一個是妥善解決原“五七工”和“家屬工”的養老保險參保問題的規定,一個是施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1月5日,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發布《“十二五”以來河南城市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十二五”以來,我省城市(指城市市區,包括城區,不包括市轄縣及濟源市)發展有“喜”有“憂”。
鄭州市連續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以下。
鄭州市衛生計生系統“十二五”成就回顧展暨大型義診系列活動在綠城廣場拉開帷幕。記者現場了解到,鄭州市連續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以下,流動人口綜合管理率、均等化服務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隨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減貧1000萬人以上任務的完成,“十二五”扶貧工作圓滿收官。
12月9日上午,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就“十二五”期間鄭州市交通運輸情況做了匯報。2015年4月鄭州成為全國10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之一。
12月9日上午,鄭州市建委就“十二五”期間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就“暢通鄭州”工程完成情況、建筑工地揚塵治理……
“十二五”期間,互聯網展現了其巨大的變革力量——“云”“網”“端”成為制造業的新基礎設施,企業與用戶可隨時互動,實現定制化生產,互聯網為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
圖解“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成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