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鄭州像許許多多的城市一樣,會有擁堵,會有霧霾,會有城市化進程中各種各樣的問題……甚至,她看起來也不是你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卻是一座值得愛的城市。
數十年來,她一直在成長,人口從幾十萬到近千萬。為了讓人們居有定所,她只有不斷壯大自己,不斷新建和擴建城市道路,去調整經濟結構,這幾乎是刮骨之痛。
這就是鄭州,一座比任何城市都努力的城市,一座一直希望你我都幸福的城市。
為此,映象網重磅推出《我在鄭州挺好的》系列專題報道,記錄時代變遷下的鄭州市民生活,記錄這座城市的發展脈搏。
本篇為第六篇。
鄭州北三環快速路
我在鄭州挺好的⑥:三環圈出的“小城”生活
映象網訊(記者 何葉)北三環究竟擁有什么樣的魅力,使其一直傲居全城話題榜首?是多年前就成了鄭漂聚居地,還是早晚必堵的公交?是一夜傾城的“再見老北環,在建新北環”,還是越來越寬闊的鄭州環線?
隨著鄭州城市框架的日益擴大,三環也和二環一樣,將逐漸成為居民心中的“黃金內環”。驅車奔馳在暢快的三環線上,出城、入市都變得近了許多,橫穿城市東西,距離好像也不再是備受折磨的問題了。
上班族:三環貫通,備受折磨的日子結束了
北三環作為鄭州北部的一條東西大動脈,自東向西將鄭東新區、金水區、高新區連接起來,是一條黃金大道。
家住西三環電廠路路附近的王虎,如今的上班軌跡是,每天早上8點左右,從電廠南路上西三環,然后轉到北三環上,過了中州大道繼續向東,過了隧道就到九如路上?!按蟾乓簿桶雮€小時吧,”王虎說。
“以前沒建高架的時候,北三環上根本挪不動,一個小時之內從高新區到鄭東新區那是幾乎不可能的事。走市區繞的話,更沒譜”,鄭州市民王虎盼望著,從東到西,能夠走高架橋直達目的地。
2014年4月30日,隨著北三環快速路的正式通車,王虎的這一愿望實現了。
“北三環是我每天的必經之路?!蓖趸⒄f,在鄭州三環快速路開通之前,自己的上班路就是每天與堵車作“斗爭”。
“那時候的北三環到處都是灰塵撲面,根本沒法出門。經過廟李、陳寨的時候,不用說私家車了,電動車都擠成一團,動不了”,王虎說,“現在我也會偶爾抱怨北三環快速路堵車,彩虹橋、文化路、中州大道,這幾個交叉口還是堵點。但是仔細想想,比之前好得實在太多了?!?
據了解,從2003年新農合大病醫保實施至今,河南省已經有8256萬農民受惠于新農合政策。這其中就包括了周輝移植造血干細胞的費用。
王玲燕下崗后,就沒想到自己有朝一日會住上這樣好的房子。對2年前的她來說,她住的棚戶區只要不被拆,就算能過個安穩年。
每周,鄭歐班列都會從鄭州出發,穿過高山、荒漠、草原、原始森林,最終到達德國漢堡。
魏佳是周口人,今年27歲,有一個兒子。2008年,為了紀念奧運會,當時20歲的她給自己剛出生的孩子取名“奧運”。就在孩子百天的那年,魏佳和丈夫為了生計,奔赴610公里外的蘇州,南下打工。
有一群人,他們在漫天塵土中指揮著工程車,巨大的機器轟鳴聲,和工人的吆喝聲,傳了好幾里。這是鄭州市高新區的建設鏡頭之一。
人的一生不知道有多少個十年,而這十年間人們又不知道能做多少個決定。而鄭東新區的發展并沒有讓陪伴它的人們后悔……
也就是前幾日,我結束了“鄭漂”生活,在鄭州安了家。那是值得我紀念的一天,即便已過去十多天,心里仍不能平靜,就像一個游子,時隔多年,終于回到了自己離開已久的家。
巴齊曾是一名留學生,現在是阿富汗一家報社的記者,雖然英語不是他們的官方語言,但他口語發音標準。
鄭州像許許多多的城市一樣,看起來不似想象中的那么高大上,但是,她卻是一座值得愛的城市。
12月2日以來,映象網重磅推出了《我在鄭州挺好的》系列報道,講述百姓自己的故事,見證時代的發展變遷,記錄城市的進程脈動。
10年前,小商小販扎堆經營,熙熙攘攘中不乏臟亂與不安。10年后,繁華商圈、世界一線品牌,車水馬龍里露出秩序和美觀。
而今洋樓林立的的張莊社區,再也不是當年那個不起眼的小村莊,更讓人難以相信,幾十年前,這里還是一片土丘和草房。
隨著鄭州200多個城中村的改造升級,越來越多的喬芳即將成為市民,他們將以全新的職業和崗位重新融入這座日益崛起的國際化商都。
“每次逛街都像一次長征”,對于逛街的態度,劉欣可謂是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皭酆迏氚?,每次都累得不成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