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鄭州市城市框架不斷拉大,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建筑工地2141項。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王邵怡 文/圖)12月9日上午,鄭州市建委就“十二五”期間相關工作情況進行了通報,就“暢通鄭州”工程完成情況、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建筑業發展、行業管理服務和大棚戶區改造等工作完成情況進行了介紹說明。
據鄭州市城鄉建設委員會書記、主任陳新介紹,“十二五”期間,鄭州市建委緊緊圍繞全市“三大一中”戰略和“三大主體”工作,進一步加快和優化城市建設,“暢通鄭州”工程、建筑工地揚塵治理、建筑業發展、行業管理服務和大棚戶區改造等工作都見到了成效。
鄭州“大井字+環線”快速路基本成型
按照“暢通鄭州”工作部署,鄭州市建委堅持全力推進中心城區“大井字+環線”快速路系統及支線路網打通等工程,改善了城區交通狀況,方便了廣大市民出行。
“暢通鄭州”工程包括“大井字+環線”快速路系統基本建成、城市準快速路及主干道建設加快推進和支線路網打通工程遍布全市,目前三個目標均階段性完成。
“十二五”期間,京廣快速路一期、三環快速化、隴海路快速通道等工程建成通車,農業路快速化南陽路以東高架部分目前主體已貫通;高陽橋大修,13座跨南水北調總干渠橋梁等工程建成通車;鄭州市支線路網共開工建設292條,累計長度261.21公里,打通斷頭路,暢通了市區交通微循環,市民出行更加便捷。
值得注意的是,“十二五”期間的城建工作相比“十一五”投資更大、科技含量更高。據了解,“十二五”期間,累計開工各類工程項目327項,計劃總投資709.65億元,同比增長255%。同時,新設備、新技術、新工藝、新材料廣泛應用于市政工程建設。研發國內最大的矩形盾構機,用于中州大道下穿隧道工程,之后該技術又應用于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熱拌溫壓瀝青工藝用于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有效解決了北方冬期瀝青鋪設難題。
全市增加3032臺灑水車治理揚塵霧霾
陳新在報告中提到,隨著鄭州市城市框架不斷拉大,目前,全市共有各類建筑工地2141項。“十二五”以來,廣大市民高度關注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鄭州市建委通過嚴格落實一把手負責制、強化科技支撐、引入第三方治理等手段,使得鄭州建筑揚塵整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
“十二五”期間,全市共投入建筑工地揚塵整治資金42.9億元,參戰人員85萬余人次,整治圍擋3462公里,硬化工地道路1245萬平方米,新建車輛沖洗點1375處,安裝自動沖洗設備1280臺,新增大型灑水車160臺、小型灑水車2872臺,覆蓋防塵網9436萬平方米。對全市各類建筑工地實施高頻次督導督查,累計查處各類建筑揚塵問題52495個,下發整改通知單15328份,實施財政扣款317家、3170萬元,依據《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立案查處478起、處罰942萬元。
規范建筑行業市場秩序 五年淘汰583家不合格企業
“十二五”期間,鄭州建筑業市場發展秩序不斷規范,市場體系逐步健全,市場機制進一步完善,產業支柱地位不斷凸顯,主要體現在企業規模穩步發展、市場秩序規范有序、工程招標投標監管不斷完善和質量安全監管成效明顯等多個方面。“十二五”期間,建筑業在城鄉建設、增加稅收、吸納就業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鄭州建筑業企業累計完成施工總產值5774億元,相比“十一五”期間的1988億元增長190%;年產值超100億元企業達5家、超10億元企業達44家,特級、一級企業累計產值占到總產值的70%左右。
同時,建筑行業“準入清出”也更加嚴格,建筑市場不斷凈化,“十二五”期間,累計清出各類不合格企業583家,總淘汰率15%左右。
此外,服務大棚戶區改造也是鄭州市建委“十二五”工作的一個重要方面。首先,建委堅持簡政放權,強化屬地監管力度。明確棚戶區改造、安置房建設項目監管職權,下放工程報建、招標、合同備案、質量安全監督、施工許可等手續辦理權限,激發了市內各區建設行政主管部門的監管活力。其次,堅持依法審批,及時辦理施工許可。“十二五”期間,累計辦理公租房手續24434套,廉租房2749套,經適房4536套。
記者8月22日從省統計局獲悉,“十二五”時期河南人口發展報告近日出爐。數據顯示,近幾年隨著我省經濟社會的發展和新型城鎮化的加速推進,河南流出省外人口增速明顯放緩,省內流動人口不斷增加且流動更加頻繁,流動人口總量基本保持穩定。
8月7日,省發改委發布喜訊,由國家發改委帶隊的第八考核組對我省“十二五”期間碳排放強度降低目標完成情況及工作進展情況進行了現場考核評估,我省超額完成國家下達碳排放強度降低17%目標任務,初步考核結果為優秀等級。
昨天,記者從鄭州市獲悉,根據剛剛發布的“中部六省會城市經濟發展比較分析”,“十二五”期間,鄭州多項指標排名中等偏上。
新中國成立之初,領導人就非常注重發揮“外腦”的作用,“一五”計劃編制反復征詢前蘇聯的意見,“三五”計劃期間提出了“領導、專家、群眾”三結合的方法。
近年來,我市扶貧開發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的決策部署,把扶貧開發作為“九大攻堅”的重要內容,以扶貧開發重點縣為主戰場,以扶貧開發“小康杯”競賽活動為重要載體,緊緊圍繞扶貧開發目標任務,保持定力,持續加力,深處著力,精準發力,通過大力實施整鄉推進、定點扶貧、產業扶貧等扶貧開發工程,扶貧開發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養老、看病,對任何一個家庭來說都是無法回避的民生話題。對家住川匯區的郭淑老人一家來說,這更是壓得全家喘不過氣來的愁事兒。而就在過去五年里,她家的這兩大難題均得到解決——2011年,郭淑老人可以按月領養老金了,部分住院看病費用也可由城鎮居民醫保統籌基金報銷。為她家減輕負擔的好政策,一個是妥善解決原“五七工”和“家屬工”的養老保險參保問題的規定,一個是施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的社會醫療保險制度。
1月5日,省地方經濟社會調查隊發布《“十二五”以來河南城市發展報告》。報告顯示,“十二五”以來,我省城市(指城市市區,包括城區,不包括市轄縣及濟源市)發展有“喜”有“憂”。
鄭州市連續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以下。
鄭州市衛生計生系統“十二五”成就回顧展暨大型義診系列活動在綠城廣場拉開帷幕。記者現場了解到,鄭州市連續5年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0‰以下,流動人口綜合管理率、均等化服務覆蓋率均達到90%以上。
國務院扶貧辦主任劉永富介紹,隨著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減貧1000萬人以上任務的完成,“十二五”扶貧工作圓滿收官。
12月9日上午,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就“十二五”期間鄭州市交通運輸情況做了匯報。2015年4月鄭州成為全國10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之一。
12月9日上午,鄭州市交通運輸委員會就“十二五”期間鄭州市交通運輸情況做了匯報。2015年4月鄭州成為全國10個“綠色交通”試點城市之一。
“十二五”期間,互聯網展現了其巨大的變革力量——“云”“網”“端”成為制造業的新基礎設施,企業與用戶可隨時互動,實現定制化生產,互聯網為提升傳統產業提供了巨大空間。
“十二五”時期是我國發展很不平凡的五年,也是改革開放偉大歷史進程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五年。
圖解“十二五”時期我國經濟發展成就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