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道上的雙排護欄
映象網訊(記者 巫曉 實習生 王邵怡 文/圖)11月20日,有網友發帖稱,在二七區康復前街上,原來停滿車輛的人行道上出現了兩排黑黃相間的護欄。這護欄究竟是干嘛的?一時間引起許多市民的好奇。為此,記者聯系到鄭州市二七區建中街街道辦事處,據了解,安裝這些護欄是為了將行人和非機動車隔離,規范道路通行秩序。
記者隨后趕到現場看到,從康復前街交通路交叉口到康復中街這一段都安裝了護欄。護欄共兩排,整齊的排列在人行道的中間,形成了一個“隔離區”。兩列護欄間的距離約1.2米,剛好夠兩個人并排前行。
在隔離區一側,靠近機動車道的位置設有停車區域,原本隨意停放的電動車與自行車現在也整齊的停在了停車區里。
“是為了讓鎖車還是供大媽健身用的?搞不清楚。”一名網友這樣猜測。帶著疑問,記者聯系到了康復前街所在的鄭州市二七區建中街街道辦事處。該辦事處城管科科長張玉軍介紹,康復前街一段,非機動車亂停亂放以及周圍商店的占道經營情況十分嚴重,擾亂了人行道的正常通行秩序。
張玉軍介紹,“加裝護欄后,道路被分為行人通行區域和非機動車通行及停車區域,道路變得整潔且順暢了許多,而且有效遏制了周圍商家突出門店經營的現象。”
據了解,康復前街路段是二七區建中街街道辦事處第一批加裝隔離護欄的區域,下一步辦事處還將為交通路沿線加裝相同的隔離護欄。
對于這一舉措,附近的不少居民也表示十分歡迎,家住康復前街的張女士表示:“以前這人行道上停的到處都是車,還有小吃攤,走起來寸步難行,現在加了個護欄,道路秩序明顯變好了,我們也不用都走到機動車道上去了”。
11月15日,鄭州市潁河路人行道上,路邊不停向地面流淌著清水兩天不見人管,不但清水白白流失掉太浪費,又導致道路積水地面濕滑市民路難走。
居民說,當初,工人在這里安裝隔離護欄的時候,很多居民就向鄭東新區管委會和龍子湖街道辦事處反映說,在這里安裝護欄沒有任何作用,純粹是浪費,但很快,護欄就安裝完畢。
上午9時許,記者來到華山路崗坡路口偏南約50米處,華山路西側由北向南的人行道上,公交站臺附近,寬寬的人行道到了這里一下子變成一條南北長五十米左右的狹窄道,盲道在這里被拆掉。記者發現,公交站臺附近要修建公交停靠港灣,港灣一側同樣要建造非機動車道,所以這里的道路異常緊張。
昨晚7點,明湖辦事處給大河報記者發來有關經北二路疏導點占壓人行道和盲道一事的回復。該疏導點的設立,囿于環境和空間的限制,確實占壓了道路一部分人行道和盲道,但并未占用非機動車道和機動車道,道路人行道及盲道不受影響。
人行道變停車場 收費半年無人管
人行道變停車場 收費半年無人管
6月16日,熱心市民向映象網爆料,稱汝州市朝陽路塌陷路面已開始修復。
2月1日,昆明市區主干道人民西路,人行道被來自全省各地的“賣雞大軍”所占據。
今日(3月19日)14時左右,在朝陽區通惠河北路與三環中路交叉口,一輛廣東牌照的白色豐田卡羅拉轎車在拐彎時,為躲避公交車司機誤踩油門,致使轎車失控,沖上人行道,“鉆入”路邊綠化帶中。
昨天上午11點多,河南商報記者在文化宮路建設路口南約10米路西看到,墻體長約30米,高約1.5米,占壓近一半人行道路面,人一多,通行就顯得很是擁擠。
帖中圖片顯示,狹窄的人行道,左邊是停放的車輛,右邊是一堵紅色高墻,人行道上預留的一個個樹坑占據了人行道的大部分路面,樹坑兩側只留下狹窄的道路。對此,金水區綠化管理所的韓先生說,政七街修路之前,他們從施工部門得知,會在路邊預留樹坑。
昨日上午,記者經過市中心城區榮基廣場見到,廣場外橫七豎八地停滿了各式車輛,嚴重阻礙了市民的通行,而不遠處的新華東路人行道上,各路私家車云集,人行道儼然變成了一個狹長的“停車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