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文明——青少年環保知識讀本》公益活動在鄭州舉行
映象網訊(記者 王濤 文/圖)10月30日上午,由河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舉辦的《生態文明——青少年環保知識讀本》公益活動在鄭州舉行,此舉是為了貫徹學習新《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提高廣大青少年環保意識,普及環保知識,從小養成節能環保、改善環境的觀念。
河南省環境保護產業協會會長馬福立指出,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生態文明作為人類社會的一種文明形態,它不僅僅是生態的修復與重建,節約資源和環境治理,而是涉及整個社會文明形態的深刻變革。如今,面對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的嚴峻形勢,我們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而生態文明觀念的普及離不開生態文明教育,青少年則是全社會生態文明教育的重點。
活動現場,河南少年先鋒學校校長秦志紅說:“中小學是孩子身心發展的黃金時期,綠色環保教育和品德教育是相輔相成的。這次捐贈活動,對于我們學校意義非常重大。你們給我們學生帶來的不僅是經濟上、物質上的幫助,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鼓舞。
后發國家應當在追求民族國家利益的同時,捍衛人類整體利益,使自身發展不損害其他國家和地區的生態環境,把追求民族國家和人類的整體利益作為生態文明的道德追求,后發國家生態文明理論應當起到引導人們實踐行為的境界論的作用。
生態保護修復工程與其他工程不同,應更多順應自然,少一些建設,多一些保護;少一些工程干預,多借用一些自然力。
“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文明建設,是我國持續發展最為重要的基礎。總書記的重要講話,不僅對青海,對全國各地加強生態文明建設都具有重要指導意義。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
“我們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五位一體”總布局的戰略高度,從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維度,強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引領中華民族永續發展。
在綠色發展理念指導下,我國必須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堅定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生態文明發展道路。
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到“既要綠水青山,也要金山銀山”,再到“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而且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生態原產地產品保護及其聯盟這個點是綠色的、環保且可持續的;它如同一個杠桿,一方面既可以解決國內消費者對于農產品食品安全問題的困惑,另一方面又促進中國制造通過電商健康地走出國門,走向世界。
會議認為,生態文明體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應有之義。《生態文明體制改革總體方案》是生態文明領域改革的頂層設計。推進生態文明體制改革首先要樹立和落實正確的理念,統一思想,引領行動。要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理念,發展和保護相統一的理念,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自然價值和自然資本的理念,空間均衡的理念,山水林田湖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理念。
生態文明貴陽國際論壇今日在貴州省貴陽市舉行之際,論壇發布了三大理論成果。《綠色新政》一書以社會主義建設事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為背景,結合中央《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提出以綠色新政引領中國經濟新常態的重大理論觀點。
生態文明建設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對于生態文明,有三個層次的認識,一是用綠水青山去換金山銀山,二是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三是綠水青山本身就是金山銀山。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定性要求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到2020年,使生態文明建設水平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相適應。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定性要求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中共中央、國務院日前印發《關于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定性要求國土空間開發格局進一步優化;能源消耗強度持續下降;生態環境質量總體改善,大氣環境質量、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質量得到改善,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
初步成果還顯示,總體看,四川大氣污染形勢十分嚴峻,空氣質量污染較重的區域分布在成都及周邊城市群、川南城市群、攀西城市群。鐘勤建:今年開始,我們將開展“四川省城市環境空氣質量預警預報監測網絡”建設,其中就包括19個省直管空氣自動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