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歷著戰亂、貧窮、饑餓,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英雄兒女奮起反擊侵略者,以民族的血性及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無數英勇的戰歌,終于打敗侵略者,迎來勝利的曙光。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河南省互聯網信息辦公室與省軍區政治部聯合在全省開展“抗戰老兵口述抗戰”主題宣傳活動。他們,有的白發蒼蒼,有的傷痕累累,他們,正在慢慢地老去,他們有著不同的經歷,卻有一個共同的名字——抗戰老兵。從今日起,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老兵鐘飛講述抗日經歷
老兵鐘飛
映象網訊(記者 何葉 實習生 徐宏彬)1939年7月,他加入抗日隊伍,歷經浴血奮戰;
1950年10月,他作為志愿軍總部先遣人員先期入朝,開始抗美援朝;
如今,他接到了新的“軍令”——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當天,參加在北京舉行的閱兵儀式。
他叫鐘飛,1920年3月生于江蘇省泗洪縣(原安徽省泗洪縣),16歲參加抗日游擊隊,20歲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和抗美援朝重大戰役中沖鋒陷陣,立下戰功。1955年被授予少校軍銜,1973年,他從周口軍分區調到平頂山市,任平頂山人民武裝部(現為平頂山軍分區)部長,1980年離休后一直從事關心下一代工作。
8月6日上午,映象網記者來到平頂山軍分區干休所的一間會議室,看到了95歲高齡的鐘老先生。雖已95歲高齡,刀刻額頭,霜染須眉,但身體硬朗,思維清晰,說起話來聲如洪鐘,這是鐘老先生給人的第一印象。
回憶崢嶸歲月 行走在槍林彈雨中
鐘老走進會議室,坐在椅子上,講起了那段讓他刻骨銘心的崢嶸歲月。
1938年春,鐘飛同志和村里的幾個同學離家到青陽鎮參加了地方獨立團,1939年該獨立團被八路軍115師收編(今54軍127師)。
抗日戰爭時期,鐘飛歷任團宣傳員、文化教員,八路軍三師七旅十九團一營二連政治指導員,參加了蘇北淮陰地區劉老莊戰斗、陳道口戰斗、安徽省靈璧縣刁山地區阻擊戰。
鐘老回憶說,“劉老莊戰役是我抗戰八年經歷的最殘酷的戰斗了。”
這是1943年3月18日,正是日軍對抗日根據地進行“掃蕩”最瘋狂的時候。第3師正在蘇北(包括淮海、鹽阜兩個地區)抗日根據地進行著游擊戰爭,這一天,19團和淮海軍分區、淮海地委行署機關都在淮陰北面六塘河一帶駐守,3營的駐地叫劉老莊,距離六塘河一小時路程。
“營長感覺形勢不對,就說‘我們不要叫日本鬼子都吃掉了,從哪里突圍便利就往哪里走,能走一個是一個,4連留下掩護’,戰士們盛起飯,邊走邊吃邊戰斗”。
“劉老莊戰斗是我們在蘇北拼得最慘烈的一次,4連82個人全部戰死了”,談起60多年前的這場戰斗,鐘老依然為之動容,眼眶中閃動著淚光,“他們雖然犧牲了,但是意義很大,成功地拖住了1000多敵人,淮海軍分區、地委行署機關都轉移了,部隊沒有受大的損失。”
“劉老莊戰斗影響很大,第7旅19團4連82名指戰員一天之內數次進攻,反復肉搏,斃敵170多人后,全部壯烈犧牲,他們殺身報國的悲壯事跡,被朱德總司令贊為‘我軍英雄主義的最高表現’”。
1944年9月,日軍感到大勢已去,從睢寧縣集結千余人向靈璧縣撤退,鐘飛同志隨團奉命前往阻攔日軍,與敵人激戰數小時,全殲日軍。
漆黑的夜色中,排長和鐘飛一前一后跪在地上往前挪。突然,一顆子彈飛來,排長被擊中倒地,子彈繼續飛,進入了鐘飛的左腿膝蓋處,但鐘飛并沒有意識到自己受傷,在他往前挪動去查看排長傷勢的時候,才意識到自己左腿受傷了,膝蓋處劇烈疼痛。咬著牙,忍著痛,他掙扎著挪動到排長身邊,發現排長已經沒了氣息。后來,鐘飛被趕上來的醫護人員護送到附近的部隊醫院救治。“當時傷員很多,我這算是輕傷。”鐘飛回憶道,子彈當時沒有取出來,只是進行了簡單包扎。回憶起這段經歷,鐘飛用“一言難盡”來形容。
在三下江南戰斗中,上級給鐘飛同志配了一匹馬,雖然他腿部中彈受傷,但他始終沒有騎過,都主動讓給了受傷的戰士,或者托運裝備。在一次過松花江時,國民黨放水阻攔,在齊腰的冰水中,他讓兩名受傷的戰士騎馬,自己拉著馬尾巴渡過了江。上岸后,他滿腿結冰,寸步難行,腿上被冰劃破鮮血直流。“但為了黨,為了革命,為了全中國的解放,我無怨無悔!”
寄希望下一代 珍惜來之不易的幸福
常年在戰爭中戰斗的鐘老很豁達,“我經歷過戰爭的殘酷,才覺得現在的幸福、安穩的生活來之不易。”
1980年鐘飛離職休息。離職后的他比在職時更加忙碌,因為他深深地體會到也看到了文化大革命留下的一些負面影響。他自發的走上社會,自己騎著一輛破舊的自行車,深入機關團體、學校、廠礦企業、監獄等單位,義務為他們做革命光榮傳統教育。
后來,鐘老又受邀籌建平頂山市關心下一代工作協會(后改為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經過他開導的“兩勞人員”(勞教所、勞改場人員),大部分都認真改造,提前釋放。一些罪犯出獄后,鐘飛還持續關注他們,使他們很快速的融入社會,過上正常人的生活。
最后,鐘老說出了他的心愿——希望年輕人牢記歷史,珍惜現在來之不易的幸福生活。“當今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我們要加倍珍惜,尤其是年輕一代,可不能忘了那段歷史。”
大約十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國民警衛隊以上萬美元獎金為誘餌鼓勵老兵再次入伍,遠赴伊拉克、阿富汗等國戰場作戰。今年2月,美國老兵斯特羅澤在薩克拉門托聯邦地區法院提起一項集體起訴,以期法院判決所有老兵都不應償還其所獲獎金。
駐馬店創祥網、退伍軍人創業網,旨在關注關心退伍軍人創業和就業的互聯網平臺。退伍軍人可以在創祥網看到國家政策、創業知識、創業培訓、創業交流、創業投資、合作發展、創業聯誼、創業人物、老兵培訓、企業展示、招商招聘等退伍軍人創業所需要的各種服務信息。
9月3日上午,備受關注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大會在北京隆重舉行。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閱兵儀式上,周口抗戰老兵高魁和300多名抗戰老兵、支前模范代表一起,再一次戎裝上陣,光榮地接受黨和人民的檢閱,接受祖國和人民致敬。高魁是我省6位受閱的支前模范代表之一,是我市唯一一名現場受閱的抗戰老戰士、老同志代表。
老兵經過天安門那一刻
從8月20日起,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歷著戰亂、貧窮、饑餓,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英雄兒女奮起反擊侵略者,以民族的血性及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無數英勇的戰歌,終于打敗侵略者,迎來勝利的曙光。
從8月20日起,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20世紀30年代的中國,經歷著戰亂、貧窮、饑餓,在那段艱難的日子里,英雄兒女奮起反擊侵略者,以民族的血性及鋼鐵般的意志,譜寫了無數英勇的戰歌,終于打敗侵略者,迎來勝利的曙光。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映象網記者來到了許昌軍分區干休所,見到了92歲的高齡的董志才,聽他講述那段讓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日到來之際,映象網記者來到了許昌軍分區干休所,見到了92歲的高齡的董志才,聽他講述那段讓他刻骨銘心的記憶。
今年已經90歲高齡的張富榮,1925年6月出生于山西省靈石縣。1938年6月在家鄉山西靈石參軍,當時部隊名叫決死隊52團,1939年編入陳光支隊,進入敵后抗日根據地,1940年在魯西北第三軍分區司令部工作。
常端健1922年11月出生于河南安陽縣善應鎮南坪村。他出生時家中非常貧困,七歲時開始和哥哥一起要飯,十一歲時開始了下煤窯的生活。因接連發生了三次瓦斯爆炸事故,哥哥在下煤窯時因事故去世,所以父親就再也不讓常端健下煤窯了,常端健便開始了放牛的生活。
據中國網-傳媒經濟報道,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70周年。在中原鄭州這塊神奇的大地上,有一位在國內少有的曾經親赴戰場的軍人書法家,人稱“大胡子”王富強。他愛黨愛國的情懷令人敬佩并傳為佳話。
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
映象網開辟“抗戰老兵口述抗戰”專欄,聽聽這些可敬的英雄們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