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作家李佩甫《生命冊》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映象網訊(記者 崔冰心)昨日,第九屆茅盾文學獎評選結果出爐,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生命冊》獲獎,這也結束了河南文學豫軍的獎牌榜上中國長篇小說最高獎項之一的“茅盾文學獎”一直空缺的歷史,同時,這也是河南第8位作家獲此獎項。
作為“平原三部曲”的收官之作,李佩甫傾注了全部心血。“寫了3年,積累了50年。”據李佩甫介紹,在創作過程中,他因為沒有找到一個合適的開頭,就廢掉了已經寫了七八萬字的初稿。回到鄉下,重新找靈感,最終在臥室里完成了這部38萬字的作品。
《生命冊》采用放射性結構方式,從一風、一塵、一樹、一花寫起,書寫了整個平原上的各種風土人情、地理環境及一個村莊五十年的生存狀況,可以說是一部自省書,也是一個人五十年的心靈史。它追溯了城市和鄉村時代變遷的軌跡,書寫出當代中國在時代與土地的變遷中,人物的精神風貌和產生裂變過程。在無奈和悲涼中,在各種異化的人生軌跡中,蘊藏著一個個生命的真諦。
該作品從中原文化的腹地出發,書寫平原大地上土地的榮枯和拔節于其上的生命的萬般情狀。在他的筆下,鄉村與城市、歷史與現實、理想與欲望并置,作者試圖從中摸索出時代與人的命運之間的關聯。
評論界認為,借助這次寫作,李佩甫完成了對知識分子在時代鼎革之際的人生選擇與生命狀態的諸多可能性的揭示,在無限逼近歷史和人性真實的過程中,為我們繪制出一幅具有哲理反思意味的人物群像圖。
人物介紹
李佩甫,作家、詩人。1953年10月生,許昌人。1984年畢業于河南電視大學語言文學系,中共黨員,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國家一級作家,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
李佩甫的主要作品有長篇小說:《李氏家族第十七代玄孫》《金屋》《城市白皮書》《羊的門》《城的燈》《生命冊》等;中篇小說:《黑蜻蜓》《村魂》《田園》等;劇本:《穎河故事》《平平常常的故事》《難忘歲月——紅旗渠的故事》《申鳳梅》等。
獲得歷屆矛盾文學獎的河南作家:
第一屆:魏巍《東方》 、姚雪垠《李自成》
第二屆:李準《黃河東流去》
第六屆:劉建偉《英雄時代》 、宗璞《東藏記》
第七屆:周大新《湖光山色》
第八屆:劉震云《一句頂一萬句》
第九屆:李佩甫《生命冊》
作家都應該挖一口深井,找到自己的源泉
李佩甫的“平原三部曲”寫的都是平原,用他自己的話說,“每個作家都有自己最熟悉的領域,而我最熟悉的領域就是平原,更具體一點說,就是豫中平原”。
創作《生命冊》初期,找不到感覺。無奈的李佩甫就回到自己童年的鄉村,那是給他源泉的地方,這就像莫言的“山東高密東北鄉”,就像賈平凹的“關中平原”。
李佩甫說,每一位優秀的作家,都會在生活中挖一口深井,找到自己創作的源泉和創作領域。唯有如此,才能形成自己的創作特點和風格。
豫中平原是李佩甫的創作領域,但李佩甫也說,這個領域正發生著翻天覆地的巨變。“有一次我回到故鄉,給我的感覺,鄉村已經不是原來意義上的鄉村了。有一天早上九點鐘我圍著村子轉了一圈,那是一個有三千人的大村,可我一個人都沒有碰到,卻碰到了一只狗。這和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鄉村絕然不同。年輕人都出去打工,村里剩的都是老人,發生了巨大的變化。這讓我重新體驗到生活在城市、鄉村的感受,重新喚醒了我的記憶。”李佩甫坦言,雖然“平原三部曲”完結了,但今后他依然寫平原,因為找到了平原就找到了寫作領地,這也是他區別于其他作家的地方。為了從豫中平原汲取營養,每年,他都會抽一部分時間到豫中平原生活。
獲50萬元獎金
“過去一頓飯吃碗面條,今后還是一頓飯吃碗面條”
“到現在中國作協沒有正式通知我獲獎呢!”李佩甫笑著說,50萬元獎金對于自己的意義,就是過去一頓飯吃碗面條,今后還是一頓飯吃碗面條,現在根本沒有想獎金的事兒,或者說,這個問題不在他考慮之列。
樸素的生活
長期伏案寫作 不喜出席公共活動
李佩甫的家,位于鄭州市紅專路與姚寨路交叉口東北角一個普普通通的小區里。小區內有幾十棟6層的老房子,而李佩甫就居住在其中一棟樓的二樓。
16日下午,大批記者來到李佩甫家中,甚至沒有立足之地。
看到這么多記者到來,李佩甫坐在椅子上,左手一直伸在后腰部位(前幾天端了一盆水,不小心扭傷了腰),右手夾著一支香煙,煙霧繚繞中,記者問啥他說啥,很少發揮。
這并不奇怪。因為長期伏案寫作的李佩甫,一向不喜歡出席公共活動,而每天上午都是他寫作的黃金時間。為了防止外界打擾,他總是選擇關閉手機。
“中了吧?沒啥說了。”采訪中,李佩甫重復了好幾次。他還一再對身邊的省作協副主席兼秘書長喬葉說:就這一伙,采訪這一次就行了吧!
離開李佩甫家,發現他所在這個單元的一樓樓道里,堆滿了雜物,門口還停放了三輛電動車。如果不是親眼所見,誰會相信,大作家就扎根于此呢!更有意思的是,旁邊小賣部的老板,竟然還不知道李佩甫是誰!(映象新聞綜合東方今報“時話實說”微信公眾號報道)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時許,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進入彌留階段。
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進入彌留階段。
2015年5月30日下午5時許,61歲的胰腺癌患者杜虹躺在病床上,已進入彌留階段。
河南作家李佩甫的《生命冊》獲獎,這是河南第8位作家獲此獎項。
李佩甫如何看待茅盾文學獎?他的《生命冊》憑什么獲獎?這部長篇小說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年過六旬的他,今后的創作風格會不會改變?當天下午,東方今報記者第一時間在他家中對其進行了采訪。
李佩甫如何看待茅盾文學獎?他的《生命冊》憑什么獲獎?這部長篇小說是如何創作出來的?年過六旬的他,今后的創作風格會不會改變?當天下午,東方今報記者第一時間在他家中對其進行了采訪。
李佩甫的獲獎,成為第一位獲得該獎項的河南本土作家。
北師大新增一個碩士專業方向——"文學創作"。
昨天上午,青年軍旅作家王曉新作《喊破嗓子 不如甩開膀子》捐書儀式在河南省蘭考縣焦裕祿干部學院舉行。焦裕祿干部學院黨委副書記、常務副院長廖海敏,教務部副部長李西澤、以及相關單位,媒體參加了此次捐書儀式。
日前,曾蟬聯兩屆“全國新概念作文大賽C組一等獎”的固始縣往流鎮80后作家丁威的《在陽光下哭泣》獲得信陽市“首屆何景明文學獎中、短篇小說(含小小說)獎”。
由華夏文化遺產保護中心主辦、珠海市三樂化工有限公司協辦的著名女作家李世俠新著長篇小說《女人·花》發布座談會2013年12月28日在北京隆重舉行。
作家曹某出書,稱得出了“郭姓源出虢國(今三門峽)”的結論;后來,郭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郭某向政府部門建議在三門峽興建“中華郭氏宗親園”。2013年4月4日,中華郭氏網組織并主辦的《癸巳年虢國·郭氏文化論壇》在三門峽召開,郭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郭某提出在三門峽興建《中華郭氏宗親園》的規劃和建議。
作家曹某出書,稱得出了“郭姓源出虢國(今三門峽)”的結論;后來,郭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郭某向政府部門建議在三門峽興建“中華郭氏宗親園”。2013年4月4日,中華郭氏網組織并主辦的《癸巳年虢國·郭氏文化論壇》在三門峽召開,郭氏文化研究會會長郭某提出在三門峽興建《中華郭氏宗親園》的規劃和建議。
央廣網北京9月2日消息(記者馮會玲)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道,三年前,他口袋里沒揣一分錢就開車游全國了,他把這趟特殊的行程稱之為:“誠信出發:一人一車,身無分文,100天游遍天下”的行動。
近日,河南新鄉籍旅美女作家胡曼荻的長篇小說《美漂》在各大網站熱銷,連續登上熱銷排行榜,引起業界人士廣泛注意,紛紛稱此書是20年前曾在中國轟動一時的《北京人在紐約》的續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