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中的“辣條”
河南省調味面制品食品不合格產品集中銷毀儀式
銷毀現場
銷毀現場的部分“辣條”
映象網訊(記者 駱瓊 文/圖)5月25日,河南省調味面制品食品不合格產品集中銷毀儀式在滎陽舉行,其中70多噸標值100余萬元的不合格“辣條”及不規范包裝材料被當場銷毀。
據了解,這些“辣條”屬于調味面制品,卻標注著“巴西烤肉”、“魚香肉絲”、“牛肉棒”、“雞汁棒”等產品名稱。河南省食藥監局相關負責人表示,它們的標簽標識都不規范,不能正確標識產品的真實屬性,屬于誤導消費者。
此外,這些“辣條”本身質量也有很大的問題。該負責人表示,銷毀的“辣條”在微生物檢測方面也不達標,“特別是在夏天,人體使用后會產生一些危害。”
在此次活動期間,河南省食藥監局還向社會公示了12331投訴舉報電話,希望人們能一起積極行動,共同維護調味面制食品質量安全。
圖為賀某偷竊的辣條。賀某多年前來紹興打工,由于嗜賭欠了債,為填平“窟窿”干起盜竊的勾當。據賀某供述,在小超市行竊比較方便,作案以來“百發百中”;選擇辣條、飲料等下手,是因為不易被發現,盜竊煙、酒等則很容易被發現。
從科學角度看待“食品安全事件”,才發現那些所謂的食品安全危機,原來不是那么回事。
片中,倆英國老頭在街上買了幾包零食,有魷魚絲啊鳳爪啊什么的,還有辣條。其實這次辣條真的是冤枉的,因為在BBC的片子里……
去年以來,全省破獲食品犯罪案件2078起,搗毀窩點696個,判決4214人。“辣條”成為重拳整治的對象,全省召回問題產品70余噸。
“辣條”是孩子們特別是中小學生愛吃的休閑零食,但安全問題一直堪憂。5月27日,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出加強調味面制品等休閑食品監管通知,“辣條”將迎來專項整治,被納入“方便食品”實施許可。
針對近期備受關注的“辣條”(調味面制品)食品安全,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近日發布《食品藥品監管總局關于嚴格加強調味面制品等休閑食品監管工作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將其納入“方便食品”實施許可。
日前,北京市食藥監局發布最新期抽檢信息。中國經濟網記者了解到,上述開胃絲產品由河南省汝州市湘汝食品廠生產,在本次抽檢中不合格項目為,檢出了不得含有的糖精鈉、環己基氨基磺酸鈉(甜蜜素)、檸檬黃等。
據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網站消息,食藥監總局組織抽檢“辣條”,抽檢結果顯示部分產品存在超范圍、超限量使用防腐劑、色素以及菌落總數超標等問題。鑒于部分“辣條”鹽分、糖分、油脂含量較高,建議不要過量食用,特別是兒童、老人及腸胃不適者,應根據自身身體狀況適量食用。
近日,因媒體曝光生產環境臟亂差而備受輿論聲討的辣條,就是劣質“五毛零食”的代表。
24歲的石蕓(化名)躺在泌尿外科病床上。她被確診輸尿管結石及雙腎結石,之前,她曾把辣條當作早餐吃了七八年,醫生稱其結石病或與此有關。
一家沒有生產許可證的辣條作坊,在食品安全監管日漸加壓的背景下,從城市逃離至偏遠農村,且幾年來像“打游擊”一樣東躲西藏,負債經營,艱難求生。
“辣條”,最近被網民稱為“史上最牛零食”。從發生學的角度觀察,臟兮兮辣條的生產過程,無疑再次證明了食品問題的由來。在新華社記者的調查之后,辣條的不衛生生產狀況,或許會引發相關監督部門的深度關注。
說起辣條,你一定不會陌生。小于老師小時候在某一階段也非常愛吃,可能天性怕辣吧,吃辣條的習慣就沒能保留下來。我們知道,吃辣條的主要人群并非成年人,而是學生。所以,我們走訪學校周邊的小店時,看到各式各樣的辣條琳瑯滿目,學生們吃得津津有味。我們知道,辣條吃多了并不是一件好事情,為什么呢?小于老師來告訴你。
日前,網傳留守姐弟吃辣條亡。發生不幸的姐弟倆,姐姐小文7歲,弟弟小偉5歲(均化名),姐弟倆平時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孩子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
去年以來,全省破獲食品犯罪案件2078起,搗毀窩點696個,判決4214人。“辣條”成為重拳整治的對象,全省召回問題產品70余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