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戶籍制度改革不斷深入,“農業”與“非農”的性質區分被取消,河南下一步工作如何推進?近日,河南省政府出臺《穩步推進城鎮基本公共服務常住人口全覆蓋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著力解決“農業轉移人口進得來、落得下”的問題。
基本公共服務2016年覆蓋城鎮常住人口
“引導有能力在城鎮就業和生活的轉移人口逐步在城鎮穩定下來,保障新落戶居民與當地常住戶口居民同等享有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方案》進一步明確各類城市落戶條件,分類有序推進落戶工作。
其中包括,重點解決一批已進城就業定居農業轉移人口落戶問題,成建制轉戶一批城中村居民,有序轉移一批農村富余勞動力,
此外,我省規定現階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集體收益分配權作為農民進城落戶的條件。
“農民不用退出“三權”也可進城,有利于保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原有權益。”省社科院專家表示,土地承包經營權、宅基地使用權是物權法、農村土地承包法等多部法律明確賦予農戶的集體義務權利,集體收益分配權也是農民作為集體經濟組織的成員應當享有的合法財產權,這三項重要的權利應該受到保護。
我省提出,到2016年實現城鎮常住人口全部享有就業、教育、住房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務,到2020年基本建立與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相適應的新型戶籍制度,努力實現1100萬左右農業轉移人口和其他常住人口在城鎮落戶。
2020年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
未落戶的常住人口如何享受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我省將通過建立居住證制度解決這一問題。
《方案》明確,居住證持有人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勞動就業、基本公共教育、基本醫療衛生服務、計劃生育服務、公共文化服務、證照辦理服務等權利。
此外,城鎮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還與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掛鉤。
以連續居住年限和參加社會保險年限等為條件,居住證持有人逐步享有與當地戶籍人口同等的中等職業教育資助、就業扶持、住房保障、養老服務、社會福利、社會救助等權利。
我省提出,到2020年全面實施居住證制度,居住證持有人享有公共服務范圍穩步擴大;基本公共服務體系比較健全,基本按照常住人口配置公共服務資源。
日前,北京公布了戶籍制度改革意見,至此,全國已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達到30個。例如,四川提出“全面放開大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山西提出“全面放開建制鎮和中小城市落戶限制”,貴州也提出“全面放開中、小城市和建制鎮落戶限制”等。
全國已出臺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的省份達到30個。
對于下一步振興東北經濟的措施,趙辰昕透露,近期即將印發《推進東北地區等老工業基地振興三年滾動實施方案》。
國家發改委1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回應了諸多熱點問題。
戶籍改革乘時代東風,大刀闊斧向前走。全國29個省份先行一步,邁出了關鍵性的一步,那就是取消了農業戶口。
2014年7月,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確定到2020年統一城鄉戶口登記制度。一年多來,已有24個省區市出臺了具體的戶籍制度改革方案。
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份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綜合各地方案來看,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各地“標配”。
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份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綜合各地方案來看,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各地“標配”。
中國的戶籍制度改革正在不斷推進。截至目前,全國已有24個省份出臺了戶籍制度改革方案。綜合各地方案來看,建立居住證制度成為各地“標配”。
今年將出臺關于戶籍改革或其配套措施的規定。分別是:重慶、河南、貴州、陜西、青海、江西、安徽。
2001年,國務院批轉公安部《關于推進小城鎮戶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對辦理小城鎮常住戶口的人員,不再實行計劃指標管理。2014年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提出建立城鄉統一的戶口登記制度。
外地戶籍的碩士生孔佟偉,在上海工作了8年后,終于拿到了上海戶口。
7月30日,國務院出臺《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簡稱《意見》)。
據中國政府網消息,國務院日前印發《國務院關于進一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的意見》。意見指出,建立居住證制度,以居住證為載體,建立健全與居住年限等條件相掛鉤的基本公共服務提供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