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雕”傳承人虎占林現場展示手藝
市民在登封窯展臺前駐足欣賞
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 文/圖)小巧精致的蛋雕、雄偉壯觀的“小相獅舞”、華麗古典的香包……12月31日上午,新落成的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正式開館,鄭州市各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成果入駐展示,其中還包括剛剛入選國家級“非遺”名錄的登封窯。
據史料記載,登州窯陶瓷燒制技藝始于唐,興于宋,時興時衰,傳承至今。登封窯燒制技藝特色鮮明,器形可大可小;珍珠地燒制技藝以陶瓷為載體,制品的器形有碗、盤、瓶、罐、盆等多種形態,蘊含了中原民風民俗和民間文化。
在12月3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公布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中,鄭州市登封窯陶瓷燒制技藝等河南省18個項目成功入選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截至目前,鄭州已公布四批共計149項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和149名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其中包括6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和40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4人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30人被評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
“作為目前中原地區最新、最大的非遺展示館,展館設有展示區、表演區和制作區,以滿足不同項目的展示和市民的欣賞體驗需求。”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館長李桂玲介紹。
李桂玲說,下一步鄭州將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資源與旅游產業、工藝美術、傳統藝術等結合與應用,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重要元素轉化為旅游項目、旅游產品、旅游紀念品等,進一步促進鄭州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的統一協調發展。
4月10日,青年古琴傳承人毓璁向時代周報記者證實,國家文化基金的文化干部近期曾多次主動與其接洽,鼓勵她申請青年扶持基金。北京市對市屬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的補助標準則與國家級代 表性傳承人的補貼相當,為1萬元/年。
如今的年輕人提起端午,想的多是或甜或咸的粽子。董淑梅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的東北老家,一到農歷五月,滿眼都是紅紅綠綠的香包,伴著絲絲縷縷的艾草香,教那送的人、戴的人、看的人、聞的人不由地一激靈,身心都舒展。
如今的年輕人提起端午,想的多是或甜或咸的粽子。董淑梅至今還記得,小時候的東北老家,一到農歷五月,滿眼都是紅紅綠綠的香包,伴著絲絲縷縷的艾草香,教那送的人、戴的人、看的人、聞的人不由地一激靈,身心都舒展。
布袋木偶戲是河南民間傳統的曲藝形式,在面積很小的舞臺上,由一名表演者操縱木偶,運用口技等表現手法,獨立完成所有故事情節的表演。張學林老人是河南省周口太康人,年逾古稀的他是布袋木偶戲的第六代傳人,如今,他的工作是每天在開封市的清明上河園里為游客表演布袋木偶戲。
廣泛征求民意是我國立法程序的關鍵環節,今年6月底,我省為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出臺地方性法規草案,并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然而十幾天過去,卻遭遇乏人問津的尷尬。
12月6日,游客在陜縣張汴鄉參觀感受國家非遺——中國北方的“地下四合院”地坑院的獨特民俗。
一個人的“河南非遺博物館”
王懷蘭老人是固始花挑舞的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花挑舞俗稱“花挑子”,在固始縣流傳了400余年。
6月13日是我國第十個文化遺產日。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重視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在一年前,鮑鳳山等四位新野猴戲藝人,經歷了人生的悲喜劇——千里迢迢到黑龍江賣藝,卻被當地森林公安拘留;一審被判有罪,二審又改判無罪。
5月28日至29日,市人大常委會組織部分全國、省、市人大代表,對我市貫徹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法》和《河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條例》(以下簡稱“一法一條例”)情況進行檢查。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解冰山帶隊檢查。
河南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猴加官”的傳承人顧鵬在展示制作好的成品。
”10月14日下午2時,在新野縣樊集鄉鮑灣村2組,說起4名老鄉在黑龍江被判刑一事,62歲的猴戲藝人張志中坐在凳子上抬高了頭,一臉困惑。為了感謝獼猴給老鄉們帶來的恩德,新野縣的猴戲藝人們還集資在樊集鄉修建了猴王廟,供奉香火。
猴戲藝人之心聲:活得再卑賤,也不想這老本行失傳。
”10月14日下午2時,在新野縣樊集鄉鮑灣村2組,說起4名老鄉在黑龍江被判刑一事,62歲的猴戲藝人張志中坐在凳子上抬高了頭,一臉困惑。為了感謝獼猴給老鄉們帶來的恩德,新野縣的猴戲藝人們還集資在樊集鄉修建了猴王廟,供奉香火。
11月9日,住建部官網發布《關于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的村落基本情況的公示》,全國1602個村落擬列入第四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中,河南占了25個。據了解,中國傳統村落原名古村落,是指民國以前建村,2012年9月,經傳統村保護和發展專家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決定,將習慣稱謂“古村落”改為“傳統村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