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發地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
映象網訊(記者 阮海峰 實習生 王藝楓 文/圖)農產品批發市場、新能源汽車、城鄉電子商務一體化項目……近年來,長垣結合自身產業優勢,不斷完善招商圖譜,加快關聯項目集中布局,促進主導產業上規模、提質量、增效益。
自2012年以來,長垣縣參加省、市及縣里自行組織的招商引資活動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0個,總投資242.42億元。其中,1-10月份,長垣實際利用省外資金34.2億元,完成省定目標40.1億元的85.3%,同比增長16.7%,完成比例和增速均居十個省直管縣第一位。
打造豫北最大“菜籃子”
12月5日,映象網記者在長垣中原新發地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看到,作為市場內的四個交易區框架雛形顯現。
作為全國農業物流重要的集散地和“南菜北運、西菜東輸”的重要中轉地,中原新發地打造“前店后倉”的交易模式,有著“夕發朝至,農產品8小時進北京”的經營戰略,通過冷鏈物流配送網絡,降低交易成本,直接北京終端消費市場。
“中原新發地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致力于打造豫北最大‘菜籃子’,能夠輻射豫魯冀晉四省周邊200公里。”中原新發地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總經理王紅升介紹,對解決‘買貴賣難’的社會難題,促進區域農業結構調整、農業健康發展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
該市場總經理王紅升還介紹,總體規劃2000多畝、總投資14.9億元的中原新發地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共有四個交易區。市場培育成熟后能實現450萬噸共300億元的年交易量。
投資選址長垣,王紅升說:“河南是中部農業大省,在這里建立大型農副產品批發市場,有著充分高質的貨源,切實為農民解決銷售渠道問題。明年1月一期工程試運營后,共有520個交易檔口,每天物流大車往來將達500多輛,可吸納社會就業人員3000多人。”
縣招商引資局局長高寧介紹,長垣以現代農業園區、農業產業化集群為平臺,以農副產品深加工為龍頭,深入開展農業大招商活動。
“近年來,共引進總投資3.8億元的三陽畜牧產業園、總投資3.5億元的翔宇食品食用菌素腸深加工、總投資2億元的榮善生物科技工廠化食用菌生產等千萬元以上現代農業項目70余個。”高寧透露,引進縣外資金42.6億元。
大型商貿城入駐長垣 打造多功能一站式服務
依托長垣起重產業基礎,總建筑面積20萬平方米,集“國際展貿、產品交易、倉儲物流、電子商務、金融服務、商務酒店、生活配套”等功能于一體的一站式現代化大型商貿城——國際萬商城進駐長垣。
“國際萬商城來到長垣看中的是這里優良的投資環境。”該公司副總經理高邦金表示,項目落地簽約后,代招代培中心主動聯系對接,根據用工需求,為我們建立了詳細用工檔案,免費提供員工招聘、提供優良辦公環境等,還積極幫助解決水電、協調拆遷問題,為我們營造了良好的建設氛圍。
國際萬商城可容納2000多家經營戶入場經營,提供就業崗位10000多個,目標年交易額達120億元,對帶動長垣工業發展和產業鏈進步、提升商貿市場檔次具有重大意義。
“我們正在積極籌備引進‘第二屆中國·長垣國際起重裝備博覽交易會’的簽約落戶,預計超過400家起重裝備整機制造商、配套件制造商以及服務商將蒞臨參展。”高邦金表示博覽會的舉辦,將為進一步促進長垣的產業和經濟發展帶來契機。
2012年以來,長垣縣共簽約億元以上項目70個,總投資242.42億元。談到長垣縣近年來招商引資的經驗時,縣招商引資局局長高寧表示,長垣縣注重創優環境招商,營造親商、安商、富商的濃厚氛圍。全縣上下一盤棋,切實做到投資方和群眾零接觸、部門服務零距離、處理問題零差錯、工作效率零投訴。
高寧還認為,招商引資既是“引進項目”也是“營造環境”,創造了更好的生活、就業環境,促進了社會和諧。通過招商引資,全縣共引進了美國泰坦、新垣電動、瑞歌傳動、恒發汽車橡塑腳墊等150多家企業,總計新增就業崗位近10000個,吸納了大量的社會勞動力。
9月6日上午,第19屆“中國農加工洽談會”農產品產銷對接暨采購項目簽約儀式在駐馬店市職工活動中心舉行。
近年來,針對農產品產地貯藏、保鮮、烘干等初加工環節設施簡陋、損失嚴重,國家啟動實施了農產品產地初加工補助政策,有力推動了農民增收,穩定了市場供應。
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和農產品地理標志統稱“三品一標”。“三品一標”是我國在不同發展階段、針對特定形勢、立足各自側重點發展起來的國家安全優質農產品公共品牌。
近期,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要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
多品類糧食價格的下挫已經牽動了各界的心。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推進價格機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今日發布。意見明確,完善農產品價格形成機制,農產品價格主要由市場決定。
隨著中秋節、國慶節的臨近,蔬菜、水果、水產品等農產品銷售日漸火爆。韓家墅海吉星農產品批發市場調集了全國各地的優質農產品貨源,提前做好儲備,在節日期間為老百姓營造供應充足、價格穩定的購物環境。
近日,一則“甘肅小水村無公害千畝番茄滯銷”的消息在互聯網上傳播,該消息稱“農民烈日下等待番茄廠收番茄卻沒有任何音訊,請求幫忙尋找番茄銷售出路”。不僅是在甘肅小水村,最近我國多地都出現了農產品滯銷難賣的現象,農民們守著上萬斤豐收的果蔬,卻高興不起來。
近日,由國家質檢總局主編的《中國地理標志產品大典——河南卷》正式出版發行。該書共收錄我省已獲國家質檢總局保護的地理標志產品46個,其中潢川金桂、潢川甲魚、潢川空心貢面(光州貢面)3個特色農產品入編書中。
近日,記者在社旗縣李店鎮丙玉蔬菜農民專業合作社看到,社員們有的忙著采摘蔬菜,有的忙著裝箱上車,這些蔬菜都是準備發往北京的超市的。經過農業部有機轉換認證和嚴格檢測,丙玉蔬菜合作社的有機蔬菜今年年初率先搭上了“中線渠首”品牌快車,走上了京城居民的餐桌。
近期,全國多地出現西瓜滯銷現象,瓜農遭遇“豐收越多,損失越重”的尷尬困境。面對連年出現的農產品滯銷怪圈,除了抱怨天氣不利,“滯銷病”的癥結到底有哪些?辛苦耕耘卻難收回成本,農民利益誰來保障?
農業部上半年組織開展的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結果顯示,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繼續穩中趨好。
2015年1-3月,農業部組織開展了第一季度國家農產品質量安全例行監測(風險監測),總體合格率為95.8%。“95.8”的高分告訴我們這樣一個事實——我國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總體平穩,舌尖安全基本有保障。
河北永清縣蔬菜種植面積36萬畝,是供應京津的菜籃子基地之一,這里的菜農打不打藥,怎么用藥?
2月25日,從河南省商務廳獲悉,日前我省冬季農產品網上購銷對接會順利結束,全省共搜集上報商戶信息3.7萬條,供求信息17.85萬條,促進交易985筆,成交額11.7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