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互通有無、強弱相扶,共贏“抱團”的理念在越來越多的領域發揮作用。10月28日,由鄭州市回民中學學區7所中學與鄭州市第九十六中學區12所中學組成的鄭州市回民中學學區共同體正式成立。
“學區共同體”是啥概念?不妨先從“學區”說起,事實上鄭州市早在2010年就實行了學區制。
通常,處于同一行政區內的中小學利用地緣相近的便利,通過老校+新校、強校+弱校等形式“抱團”,每個學區的優質帶頭學校帶領成員校共享資源,實現優勢互補、整體提高的目標。
今年7月,鄭州市教育局出臺文件,進一步推動學區制的改革,將全市149所初中劃分為20個學區,其中的18個學區還將被組建為9個學區共同體。
“學區制只是一個學區內的學校進行交流,學區共同體相當于把這個范圍擴
大了。”鄭州市基礎教育教研室書記、主任周文勝介紹,不同學區組成共同體后可進行跨學區的交流合作。
相較于學區,學區共同體開始超越行政區域的限制,進一步的打破了教育資源的時空限制。
“以鄭東新區的學區學校為例,大多是新建的學校,管理經驗等方面較為欠缺,我們和鄭州回民中學學區組建共同體,可以和他們進行人員配置、教學理念、教學質量、教學特色等方面的交流,實現優勢互補。”鄭州第九十六中校長朱紅慶說。
據鄭州市回民中學學區共同體主任、回中學區學區長、校長李煥立說,目前,9個學區共同體均已成立。
“下一步,各學校將按照協議要求,在課程設置、教學診斷、管理制度等方面協商,讓教育資源在共同體內均衡‘流動’起來。”李煥立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