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出門一把鎖,進門一盞燈”,是當下很多“空巢老人”的生活常態。他們由于孤單,面臨著諸多問題:生活無人照料、病痛不能及時妥善治療、抑郁煩悶的情緒難以排遣……
10月是全國“敬老月”,我們把目光聚焦“空巢老人”這一特殊弱勢群體,以期引起社會更深切的關注。
“空巢老人”背后幾多辛酸,作為兒女的你,我,他,又懂了多少?映象網精心策劃“關愛空巢老人”系列原創報道,和身邊的老人們說說話,聽聽他們的愿望,并盡力幫助他們實現心愿。讓我們共同祝愿老人們老有所養、老有所依、老有所樂。
棗莊社區大門的拆遷橫幅。
兒子一早出門找新址,臧庶銘在辦公室等消息。
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 文/圖)電視上正熱熱鬧鬧地播著宮廷劇,三位精神頭兒不錯的老太太吃罷早飯,排排坐在跟前,看得頗有興致;臧庶銘在旁邊看了一會兒,對面前的景象感到既平常而又安心。他戴上老花鏡,如往常一樣讀起最新的報紙,卻終不能得往日的寧靜。
然而,院落之外,玻璃的碎裂聲、重物的墜落聲、熙攘嘈雜的叫聲,一刻不斷。
臧庶銘今年77歲了,整個棗莊社區因拆遷而顯示出的這份“熱鬧”,讓他和他的養老院心神不寧。
老夫妻18年照顧2000余位老人
當我們60歲的時候,還能做什么?還想做什么?含飴弄孫、頤養天年,是多數人追求的幸福。而對臧庶銘來說,幸福的晚年是與眾多的老姊妹、兄弟一起度過。
今年重陽節前,一道拆遷通知讓養老院陷入了危機?!?0天搬個養老院,談何容易?!毕氲浇洜I了十八年的事業可能就此凋落,臧庶銘長嘆一口氣。
1998年,他從教師崗位上退下來,“還想找點事兒干”,和下崗在家的老伴一商量,兩人決定開家養老院。
“那可難了,一開始都沒人住,免費讓人住,一個月后才有一兩個人。”臧庶銘老兩口的養老院事業起步并不順利,回憶起18年前,他不住地感嘆創業艱難。
這當中,既有老齡化人口基數、社會宣傳等因素存在,更有觀念的影響。即便是現在,中國仍以居家養老為主,一些思想傳統的家庭依然認為“除非無兒無女,否則老人住進養老院就是子女的不孝”。
“有些家庭可以養老,有些家庭不可以養老。兒女把老人送到這兒(養老院)是件很正常的事情?!标笆懻f,自己的老母親和岳父都是在養老院被送走,對于子女無暇照顧的老人來說,養老院可以提供更專業細致的服務。
半夜起來查房、督促服務員給老人換尿布,查看老人有沒有發燒……硬件雖不是最好,臧庶銘老兩口親歷親為,對兄弟姐妹們的真情相待,養老院的名聲越傳越遠,從開始是一棟樓,逐漸發展到現在有150余張床位,基本上全部住滿,18年來迎來送往2000余位老人。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