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河南臺記者 張海鋒)破解交通瓶頸,打造“暢通工程”。2012年9月6號,鄭州市發布《暢通鄭州白皮書(2012-2014)(征求意見稿)》,提出實施“暢通鄭州”相關工程建設,為解堵下“猛藥”。
兩年時間過去,相關工程建設情況如何?群眾生活和城市發展有哪些新的改變?9月6日起,河南新聞廣播推出“行走鄭州”系列報道,盤點相關工程最新進展,記錄交通對群眾生活和城市發展帶來的影響。
“行走鄭州”系列一:高速公路出入口緩解鄭州出入難
作為進出鄭州市區的重要節點,高速公路出入口擔負著進出鄭州的“橋頭堡”作用。
鄭州市中原路東起鄭州火車站附近,向西延伸到上街和鞏義。在中原西路與西南繞城高速互通式立交工程現場,工程負責人周崇輝告訴記者,中原西路高速口開通后,交通方便了很多:“原來繞城高速在上邊,咱中原路在下面,是一個分離式的交叉,現在互通立交修好以后,可以從高速上下到中原路上,也可以從中原路通過這個口上高速。”
中原西路高速口的修建,解決了中原路周邊車輛無法就近上下高速的難題。而在鄭州市區南部的鄭堯高速侯寨站,站長慶會周說,出入口的增加將會緩解交通壓力:“咱這邊是往平頂山、南陽的主干道,特別是過節時間,流量非常大。在我們收費站往東2公里處,有一個大學路站,這個口修好了以后,司乘人員選擇的余地大了,交通流量堵塞會緩解很多。”
中原西路站、大學路站是“暢通鄭州”新建高速公路出入口的一部分。鄭州交通建管中心綜合部部長吳濤介紹,“暢通鄭州”規劃新建的16個高速出入口,正在按計劃建設中:“建成通車的是5個了,新增的16個里面今年年底能建成10個。整個建成之后,對緩解市區交通壓力,分流市區的車輛,包括車輛的快進快出,都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按照規劃,“暢通鄭州”16個高速出入口明年全部建成后,鄭州市區周邊高速公路出入口將達到26個。參與多個環城高速出入口建設的周崇輝給出通行提醒:“收費站距離比較近,在高速上行車很快,提醒司機朋友,在高速行車的時候注意路標引導,按照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上下路口,省得跑過了。”
“行走鄭州”系列二:快速通道連通鄭州周邊區域
按照《暢通鄭州白皮書》的規劃,2014年年底前鄭州要建成10條市域快速通道,強化中心城區與外圍組團之間的道路交通聯系。
鄭州市域快速通道扮演著連接周邊縣市區的“主動脈”角色,從鄭州市南三環出發,鄭州至登封快速通道項目代表付治,直接把我們帶到了正在施工的老路改建段:“鄭登快速通道起點是鄭州市南三環和嵩山路交叉口,從起點到新密市岳村,總長是23公里,屬于老路利用段,也就是邊施工邊通行路段,現在全面進入了掃尾階段,預計9月底完全可以實現通車目標。”
一邊是坑坑洼洼仍在行車的國道316線,一邊正在修建的鄭登快速通道新路面。中建七局項目經理郭建英告訴我們,新老兩種路面代表了兩個不同的時代:“省道316那是4車道,等級比較低,混合交通二級公路,咱現在是按一級公路標準,雙向六車道,中間采取硬性隔離措施。原來的老316從鄭州到新密估計要1個小時,通車之后也就半個小時。”
按照《暢通鄭州白皮書》的規劃,2014年年底前鄭州要建成10條市域快速通道,鄭登快速通道只是其中之一。鄭州交通建管中心綜合部部長吳濤:“10條快速通道,目前沿黃快速通道、鄭登快速通道、中原路西延快速通道上街到鞏義段、還有科學大道西延、隴海路西延繞城高速到S232段,這5條快速通道全部通車或者是除個別節點以外部分通車。”
2014年底10條快速通道全部通車后,將形成430公里的都市區骨干路網框架,強化中心城區與外圍組團及新城之間的道路交通聯系。參與多條市域快速通道修建的付治也提醒和呼吁:“希望沿線的群眾增加道路交通安全意識,不要對快速公路私自開口,或者是破壞中間的硬隔離。超載也是一個普遍現象,有關部門要加強這方面的治理力度,不加強的話可能會影響路的設計壽命、使用年限。”
“行走鄭州”系列三:生態廊道建設助力鄭州組團發展
“組團發展、廊道相連、生態隔離、宜居田園”,鄭州“兩環三十一放射”生態廊道建設為城市組團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系列報道《行走鄭州》第三篇,請看《生態廊道建設助力鄭州組團發展》。
鄭州市中原西路上,9月微涼的晨風輕撫路旁的綠樹,發出嘩嘩的聲響。70歲的李天福和騎行隊的伙伴們踩著單車快速穿行在廊道間:“修好之后環境好的很,弄得給公園一樣,感覺不錯,在家沒事就騎著自行車鍛煉鍛煉身體,昨天我就騎車騎到了鞏義。”
騎行隊鐘情的騎行場所,得益于“暢通鄭州白皮書”中規劃的生態廊道建設。鄭州“兩環三十一放射”生態廊道建設副總指揮任澤生:“‘兩環三十一放射’中的‘兩環’也就是鄭州的三環和四環,‘三十一放射’就是從中心城區到個縣區、產業集聚區和組團區之間31條放射性道路,對這些道路就是要建設兩側50米的生態廊道。”
生態廊道建設從2012年2月開始,如今已完成21條生態廊道道路的綠化,總長度達240公里,實現了“公交進港灣、行走在中間、輔道在兩邊,休閑在林間”的功能效果。任澤生:“一個是道路景觀發生重大改變,第二通過慢行系統的建設,保證了交通安全。第三通過周邊國土布局的優化,促進了產業升級;第四就是通過廊道內的公交綜合體,為廣大市民重建良好的社會關系提供好的場所。”
生態廊道的建設有效解決了鄭州中心城區與各組團、產業集聚區間的低碳與高效連接。采訪中,記者也發現生態廊道在使用過程中,不同程度地存在苗木受損、攤販擺攤、違章停車等現象。中原西路生態廊道項目部工程師李鵬飛:“生態廊道就是服務市民朋友的,生態廊道建設對生活質量也是一個提升,一個改善,希望廣大市民朋友能愛護咱這個生態廊道,不要毀壞公共設施,愛護城市建設成果。”
“行走鄭州”系列四:“環線加井字”打造鄭州市區大交通
“井字加環線”快速路是“暢通鄭州”的關鍵,依據《暢通鄭州白皮書》規劃,“井字加環線”快速路工程全部完工后,主城區內15分鐘上快速路將變成現實。
初秋的9月,29公里長的鄭州市隴海快速化工程施工現場一片繁忙。隴海快速化工程部部長付金岐:“隴海路快速通道工程是‘環線加井字’的一個主要干線,橫穿鄭州東西,全線采用高架加地面輔道穿越中心城區,總共是有6座立交橋,40個上下匝道,主線橋年底基本上可以竣工。”
隴海高架的修建,將緩解鄭州東西方向的出行壓力;在鄭州北環附近居住的袁光,更關注三環高架給他出行帶來的方便:“沒修之前,下面紅綠燈多,一堵車堵多長時間心里邊沒數啊,啥時間到目的地更沒有準,現在好多了,直接走上邊高架,去哪不堵車,這個時間都能算準。”
鄭州交警楊華民說,三環快速路、京廣快速路二期、農業路快速化、花園路紫荊山路準快速化等工程交織成網,將有效緩解城區內的通行壓力:“原來農業路的車流量也比較大,隨著北三環的開通,農業路上車流量減少了,這就起到了一種分流的作用。一些快速通道,提高了咱們的通行速度。”
目前,三環快速路正在進行收尾工作,預計10月份全部完成;截至上半年,紫荊山南路工程、京廣快速路二期,已完成投資約38億元,推進基本順利;南三環東延一期已經開工,二期計劃10月份開工建設。一邊是值得期待的暢通,一邊是施工期間帶來的陣痛,施工方代表付金岐希望群眾給與理解和支持:“施工對周邊市民的出行會帶來不便,也請多多諒解,今天的不便會帶來明天更加的方便。”
“行走鄭州”系列五:地鐵修建帶動鄭州城市未來發展
軌道交通,助力“暢通鄭州”建設。地鐵的開通,影響著人們的生活,也改變著城市的發展格局和發展軌跡。
“有一次中秋回家,好不容易搶了一張票,后來堵車了,到火車站的時候火車已經走了,心情就特別的郁悶……”鄭州地鐵1號線建設路站,家住鄭州西郊的莊素茂向記者講述因為堵車誤了火車的尷尬。地鐵1號線的開通,讓他趕火車和上班都有了更為充足的時間:“早上8點上班,在家里6點就起床了,爭取趕到6點半前要出門,趕到7點之前把最堵的這段繞過去,每天也是比較頭疼的一個事情。地鐵通了以后,感覺是太方便了。”
目前,鄭州市區機動車總量已超過200萬輛,到2015年,這一數字將突破300萬輛。作為綠色環保低碳的出行方式,地鐵被越來越多的群眾接受和喜愛。鄭州地鐵運營公司工作人員劉彥峰:“截至2014年9月1號,鄭州地鐵1號線已經安全載客運營248天。1號線累計運送乘客41.03百萬人次,日均客運量達16.54萬人次。”
記者從省發改委、鄭州市軌道辦了解到,2014到2020年,鄭州將主要建設1號線二期工程、2號線二期工程、3號線一期工程、4號線和5號線,到2020年,運營線路總長166.9公里,鄭州將形成“一環+十字”和局部放射的軌道交通網,軌道交通占公共交通出行量的比例達到25%。
河南商業經濟學會副秘書長任佳說,地鐵修建將改變城市發展的未來:“地鐵1號線讓居住在東區和西郊的市民出行更方便,地鐵2號線的建成,讓城南城北的居民進入市區不再成問題。隨著地鐵網格化的形成,它甚至會改變一個城區的發展格局和發展軌跡。”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