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從我們呀呀學語到長大成人,從步入校園到走向社會,老師,一直相伴我們左右。講臺上,他們是良師,用一支粉筆,為我們答疑解惑,增長學識;生活中,他們是益友,用諄諄教誨幫我們指引目標,啟迪人生。
9月10號是全國第三十個教師節,河南電臺新聞廣播推出“講臺上的深情”系列報道,講述老師們默默奉獻的感人故事。
系列一:妻子背上的山村老師
杜廣云是南陽南召縣留山鎮大溝小學老師,勞累過度導致身體殘疾。為了山區孩子求知的目光,他堅持屹立在三尺講臺,妻子也義無反顧的當起了他從教路上的“拐杖”。
“杜廣云:累不累恩?
妻子:過不去坎。
杜廣云: 累了歇歇,越高越省力……”
留山鎮大溝村崎嶇的山道上,常能見到妻子李正潔背著杜廣云往返于家和大溝小學之間。杜廣云:“沒有她,沒有她的支持,實現不了我教學的夢想。”
杜廣云1981年高中畢業后,主動請纓到大溝小學當老師。1990年夏天,大雨沖垮了大溝小學的教室,杜廣云冒雨搬磚,趕修校舍。過度勞累加上日曬雨淋,杜廣云突發腦血管病,暈倒在學校工地上。經過搶救,他蘇醒了過來,卻發現左半身失去了直覺,那一年杜廣云29歲。大溝村是留山鎮最偏僻的山村,少有老師愿意來這里教學。杜廣云知道,自己倒下了,孩子們就意味著失學。就在這時,妻子李正潔提出,她背著丈夫去學校:
“當時他也不能動,心情也不好,我說那不行我背著你試試,看能背著你走了,就給你背去。”
往返公里山路,18年風雨無阻,杜廣云在妻子的背扶下從未耽誤過一堂課。當地村民:“沒有杜老師,我們小孩沒學上。沒有李大姐,不知道學生變成啥樣。”
在大溝小學,杜廣云是老師,也是校長,全村先后15人考上大學。堅守深山,杜廣云說,自己的目的很簡單:“就想把山里的孩子教好,多給他們傳授知識,讓他們早日走出大山,到外面去看看世界”。(河南臺記者周文茹、南陽臺記者梅曉偉報道)
系列二: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在洛陽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老師馬寧每天要手口腦并用,教殘障孩子聽說讀寫,也教會他們勇敢的擁抱世界。系列報道《講臺上的深情》請看第二篇《特別的愛給特別的你》。
新學期開學,和別的學校不同,在洛陽市特殊教育中心學校的教室里,我們聽不到書聲瑯瑯,因為班上的孩子多是聾啞兒童。為了訓練班上的孩子發聲,班主任馬寧把學生的手放進自己的嘴感受口腔氣流。馬寧:“先拿起孩子的小手貼在我的唇邊,再讓他們把手指伸進我嘴里,為了讓他們真切的感受到口腔里的氣流。”
有時孩子臟兮兮的小手在馬寧嘴里亂搗一氣,會讓她不舒服,但她沒有對孩子紅過一次臉。為了讓孩子們感受到發音時舌位的變化,馬寧教他們口含涼水來抬高舌位,有時孩子們不受控制,會把水全吐在馬寧臉上,馬寧都是淡淡一笑。同事張菊梅:“馬老師一點不嫌學生臟,放在嘴邊感受氣息的流動,我們好多次從那過,看著非常感動。”
馬寧帶出的學生,有的考入大學深造,有的進入企業工作。失聰學生關雪松留學印度學習手語應用語言學;視障學生韓偉開起了推拿按摩店并成功地把分店開到了美國……馬寧說:“我們只是全身心的投入,再投入,用愛與智慧,情與尊重,培養出一個個有文化、明事理、懂感情、殘而有為的社會人。”(河南臺記者周文茹、洛陽臺記者侯奕報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