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三環經三路橋下種的樹木有的葉子已經干枯。
中州大道高架橋下新栽種的樹木。
西三環淮河路立交橋下,新栽種的六七十棵枇杷樹。
映象網訊(記者 王濤 文/圖)在過去的一年時間里,映象網多次報道鄭州市園林局在沙口路、南三環的立交橋下種樹的怪異舉動。每次報道后,樹都被緊急移除。
7月1日,網友又一次發現,鄭州西三環立交橋下又種了許多樹,而且橋下樹木成活率并不高。難道在立交橋下種樹上癮了?
【調查】橋下栽樹成活率低
7月2日,記者通過走訪發現,在中州大道、北三環、西三環的高架橋下,種植了大量的枇杷樹和大葉女貞,有的樹葉已經干枯,只剩下孤零零的樹干。
市民張先生說,反季節栽種枇杷樹,存活率非常低,尤其是夏天天這么熱,什么樹都不適合栽。
在西三環淮河路立交橋下,種的有枇杷、雀舌黃楊、木槿等,橋下躺著多堆枯死的雀舌黃楊,而新栽的六七十棵枇杷樹,長勢挺好,樹根剛澆過水?!?/p>
當記者上前詢問枇杷樹是怎么回事,其中一位女工人稱,原來栽的枇杷樹都死了,這些枇杷樹剛栽上沒幾天。
【回應】死樹由施工單位掏錢補種
在此前的媒體報道中,鄭州市園林部門對外回應稱,在三環綠化工程建設之初,考慮到立交橋下空間充裕,就選擇一部分耐陰慢生樹種進行栽植,一是可以增加綠量提升生態效應,二是可以營造多層次立體景觀。這些樹種僅靠橋體散射光和斜射光就可滿足生長,并且在較長時間內不會對橋體造成任何不良影響?!?/p>
針對市民和網友提出重復花錢的質疑,鄭州市園林局的一名工作人員說,三環快速路的綠化工程由中標單位負責,要經過一年的管養期,只有存活率等達到設計要求,才能竣工驗收。錢由市政府撥付。
這名工作人員說,管養期內若出現苗木死亡,施工單位要免費補栽、養護,不存在重復花錢的問題。
【熱議】要綠化面積還是要成活率?
@晴天無雙:立交橋下不種樹其作用也不大,用在別處也沒有用。種樹一方面為了城市綠化,凈化空氣,另一方面提高城市綠化率,有利于降低城市污染。何樂而不為?但是立交橋下最好種植耐陰的灌木樹種,最好不要種植喬木?! ?/p>
@威海律師王振方:種些耐陰植物,如爬山虎一類的植物,成本極低,成活率高,凈化空氣,綠化效果好,為什么不用呢?不多花錢就不是好的綠化方案?!?/p>
@宋偉微博:是不是在規劃道路的時候已經造出種樹的費用,不花出去不好交代,不能都裝起吧,好歹也要象征性的不管在哪種一些。
@大河寒江雪: 這是要綠化面積還是要成活率?每次移栽都是一筆費用,難道和天天挖溝一個道理?
@警而察之:栽樹掙錢,刨樹掙錢,移樹也掙錢。每一道工序都是錢,所以,你懂的。
相關報道
2013年5月
2013年6月
2014年4月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