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程廣京,今年28歲,6年前放棄大學教師的工作“返農”做村官。任職以來,他共帶動200余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四倍。在2011年的換屆選舉中,他以全票通過當選為董莊村黨支部書記,是首位“大學生村官”全票當選的村黨支部書記。
從大學老師轉型為最美村官的秘訣是什么?“只要有一顆親民、愛民的心,把群眾當成自己的家人一樣來看待,就能贏得群眾的心,就會得到他們的支持”。程廣京說。
志做村官 跳出“農門”的高材生重“返農”
2008年程廣京大學畢業,憑著優異的成績和在學校社團里的突出表現,被推薦到上海的一所大學任教。一直以來盼著兒子走出“農門”的父母逢人就說:“總算沒有白花錢,好歹也跳出了農門,再也不像我們這樣受苦受累了。
從教不久后,程廣京無意間看到河南省正在選聘大學生到村任職的消息,隨即乘車趕回蘭考,瞞著父母報了名。
經過層層選拔,程廣京被錄取了。他把這看作喜訊告訴了父母,換來的卻是父親的雷霆大怒和母親的頻頻垂淚。
“你一個剛剛畢業的大學生,會啥啊,才到從農村走出去了,現在你又要回來,你以為農村的事情好做啊,瑣碎雜亂,不是你想的那么簡單,給你一百個、一千個本事你也打造不出個‘華西村'來!”程廣京的父母無法理解兒子為啥放棄大學老師的清閑和優越,跑到村里跟泥土和村民打交道。
工作已經辭了,村官也考上了,面對父親的指責和訓斥,鐵了心要在土坷垃里干出一番事業的程廣京,軟磨硬泡,最終如愿當上了村官。
帶領村民致富 全村人均收入增加近四倍
董莊村地處葡萄架鄉政府西南1.5公里處,村民思想保守,經濟發展緩慢,是一個典型的農業村、貧困村、棘手村。程廣京上任時,村里工作幾乎處于半癱瘓狀態。
“要想富,先修路”。為了改變董莊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面貌,兩年來,程廣京帶領全村共修水泥路5000余米,現已經形成了“三縱三橫”的道路網,徹底解決了村民出行難的困擾。
村里的變壓器年久失修,程廣京便多次自費到電業局聯系,最終為村里爭取到了兩臺大負荷的變壓器,結束了以往村里“一會一小停,兩天一大停”的局面。
在大旱面前,他更是沖在最前面。村內機井壞了,河道擁堵導致全村1000余畝田地無法灌溉,程廣京便立即籌集資金,請來打井專業隊,兩年來新打機井83眼,修復舊機井20眼,疏通河道3000余米,保證了糧食的大豐收。
任職以來,程廣京攜手務工人員創辦了該村第一家企業——紅雙喜家具制造有限公司;自身示范帶頭流轉土地360余畝,并創建了該村第一個農民合作社——蘭考縣佳樂果蔬專業合作社;與運輸能手協調,成立了第一個運輸隊……共帶動200余戶貧困群眾脫貧致富,全村人均收入增加了近四倍。
創品牌 成大學生村官學習典范
“買鮮菜,到佳樂”。如今,提起程廣京創辦的佳樂品牌蔬菜,當地人都說好,董莊村日光溫室也成了葡萄架鄉周邊鄉鎮乃至蘭考縣的品牌,該村的特色種植示范園還被確定為“蘭考縣大學生村干部創業示范園區”,吸引力眾多大學生村官前來考察學習。
而在董莊村這樣缺資金,少技術的典型農業村里,如此大的成績背后,是建設者傾注的大量心血。
為了在村北建立特色種植示范園,程廣京自費“三赴”壽光請來了蔬菜技術指導員。之后,他多次冒著酷暑,騎著電動車奔波40余公里申請創業基金;自愿拿出工資本為種植戶做抵押貸款;拿出自己要用來結婚的錢,投資建造了兩座日光溫室作為示范棚和一座育苗棚為農戶免費育苗;他冒大雨深夜到建設工地為墻體蓋塑料薄膜,從3米多高的墻上摔下導致手腕骨折......
截至目前,建成日光溫室36座,大棚桃設施20座,早西瓜112畝的綠色示范園區,為群眾提供從育苗到銷售等一條龍服務,現年產值已達300余萬元,共帶動20多戶貧困戶脫貧致富;并吸引了商丘、亳州等地大學生村官前來取經。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