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裕祿式好干部”趙雪廷接受采訪。
映象網訊(記者 南樂天/文 閆善良/圖)在蘭考縣,有這么一個“無趣”的官兒,他不打牌、不唱歌、不釣魚,干工作不分節假日、不圖回報、不為名利,被稱為“六不干部”。
他就是趙雪廷,現任蘭考縣紀委副書記、監察局局長。在蘭考縣,趙雪廷是出了名的“鐵包公”,曾多次被開封市和蘭考縣樹立為焦裕祿式的好干部。
扎根農村 帶村民致富
1983年,趙雪廷大學畢業被分到鄉鎮做技術員,在農村摸爬滾打26年。1999年,趙雪廷被調到三義寨鄉做鄉長,“當時鄉里比較窮,我就琢磨該如何讓老百姓發家致富、讓老百姓有活兒干。”
隨后,他帶著鄉里的技術員和科技示范戶到商丘夏邑縣學習蔬菜大棚技術,回來后推廣,當年就在村里發展了50個大棚,收入100多萬元。老百姓看到了希望,在他的領導下,兩年間全村建了1000多個大棚,后來又發展20多個加工廠,輻射周邊村子,帶動了幾千人的發展,百姓生活富足了,秩序也越來越好。
趙雪廷在三義寨鄉工作的10年間,該鄉財政由原來欠債1000萬轉為結余百十萬。
把群眾當親人 最困難時沖在前
有一年,三義寨鄉黃河沿岸的付樓村整體搬遷,連續4個月的時間他幾乎都泡在村子里。一天凌晨4點,突然一聲雷響把趙雪廷驚醒:“群眾的房頂都沒了,沒地方住咋辦?”他立刻叫上鄉干部往搬遷現場趕。雨水齊腰深,整個村一片汪洋。
趙雪廷當即下達死命令,“必須把堵塞的河道疏通,要把困難戶和五保戶搬到學校里面,天大的責任我承擔。”
一直到上午十點,積水慢慢落下,此時的趙雪廷已經在水里泡了五六個小時,從頭到腳都是泥。
“當群眾最困難的時候,共產黨員要出現在群眾面前。”趙雪廷說,要像焦書記那樣把群眾當親人,撲下身子干工作。
“鐵包公”秉公執紀不徇私情
2009年,趙雪廷被調到縣紀委工作。
糾正不規范執法行為100余次,當場糾正違規問題163個,在各項工作檢查中發現線索192條,立案調查79件,問責處理122人,曾在2013年追繳新農合基金少計利息檢查中,一次性追繳560余萬元......五年來,趙雪廷秉公執紀,被群眾稱為“鐵包公”。
“鐵包公”不徇私情,公紀面前親爹的面子也不給。2011年的一天,趙雪廷父親的朋友從老家送來煙酒和土特產請他代為說情。趙雪廷知道后責怪父親做的不對,堅持秉公執紀。老人覺得在朋友面前失了面子,一氣之下回了老家。
趙雪廷不只不徇私,對親人甚至還有些“冷酷”。前幾年,趙雪廷的母親腰椎骨折,臥床不能動,幾年間先后住院5次,每回住院最短也要20多天,趙雪廷沒有請過一次假;為了工作,兒子生病做手術他沒過去,醫院的大夫甚至以為兒子沒有父親……
“我是唱著焦裕祿的歌、聽著焦裕祿的故事、沐浴著焦裕祿的精神成長的。”趙雪廷說,“我時時刻刻問自己,是否像焦書記那樣把群眾當成了親人,是否像焦書記那樣撲下身子干好了工作,是否像焦書記那樣清正廉潔、執紀為民……”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