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鄭永和做客映象網全國兩會北京直播室。
全國人大代表鄭永和做客映象網全國兩會北京直播室。
映象網北京訊(記者蔣宇飛 李婷 南樂天/文 閆善良/圖)每年“兩會”上,關于教育的話題都是輿論關注的焦點。當前,我國的教育事業正在進行前所未有的改革,高考改革改什么?自主招生需要走向何方?高校如何參與到地方經濟的建設中去?
3月11日,在映象網全國兩會北京演播室,全國人大代表、鄭州大學黨委書記鄭永扣做客《兩會會客廳》,就“兩會”熱點話題給出了他的理解和看法。
河南高等教育“大而不強”
已連續七年參加全國兩會的鄭永扣,今年最關注的問題依舊是教育。
“河南省是一個高等教育的大省,但卻大而不強。”鄭永扣說,河南的代表每年都在呼吁教育公平問題,希望國家做出一些政策上的傾斜,使河南的優質教育資源能夠有一個大的增加。
對于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關于教育的闡述,他認為,對河南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利好消息。
“教育資源繼續向中西部和農村地區傾斜,重點高校在農村地區的招生人數再增加10%以上,就能夠使更多的農家子弟上好大學。”鄭永扣說,
他介紹,現在河南考生上大學已經不再是難題,但上好大學仍然相對比較困難,這些舉措將能有效幫助河南教育的發展。
高考改革要做到“三貼近”
在我國,以高考為代表的現行考試招生制度一直以來廣受詬病,存在著評價標準相對單一、選拔方式相對單一、入學通道相對單一等等“一考定終身”的弊端。
對此,鄭永扣認為,目前的高考制度雖然飽受詬病,但不能取消,“高考是一個最不壞的制度,為大家提供了一個公平的機會,只不過需要完善。”
“正因為有了這樣一個公平的制度,使得我們不管出生于哪個階層,都有一個較為公平的機會,憑借自己學識和能力進入大學。”他說,高考作為一種人才選拔機制,在我國高等教育的歷史上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對于高考改革的方向,他認為需要做到“三貼近”,更貼近實際、貼近學子,更加貼近公平。
3月9日,教育部部長袁貴仁表示:在內容上,會減少全國統一高考科目,科目會相應減少;此外,將來會不分文理科;外語考試利用社會化考試,考試方式發生變化。
“教育部提出的關于減少統考科目、取消文理分科,我都比較認同。”鄭永扣說,統考科目地減少有助于減輕學生負擔,取消分科也有助于學生整體素質的提升。
高校自主招生要回歸改革本意
從2003年開始,自主招生作為中國高等教育招生改革擴大高校自主權的重要措施開始推行,試點高校針對學校特點,對學生進行自考和面試。發展至今,一些擁有自主招生權的高校開始采取結盟、聯考的形式進行招生考試。
“民間把聯考稱為“小高考”,不管這個稱呼對不對,給大家一種感覺,就是這個學生參加了兩回高考。”他說,自主招生的本意是給一部分有特長的學生,提供展示個性的機會,使他們能夠依靠特長進入好的高校,而聯考更強調了共性。
“越聯考越強調的是共性的東西,恐怕個性的東西相對彰顯的就少了一點,我覺得這個是需要討論的。”鄭永扣說。
他認為,自主招生要回歸改革本意,“(現有模式)或許有悖于設置自主招生考試的初衷。”
高校要主動地參與航空港區的建設
而今,鄭州航空港區發展規劃獲得國務院批復一周年,越來越多的企業來此投資興業,這使航空港區的人才需求呈現較大規模的增勢。
“在鄭州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建設過程中,鄭州大學等高等院校提供人才支撐和智力支持責無旁貸。”鄭永扣說。
談到服務航空港區建設的優勢,鄭永扣介紹,現代物流業、高端制造業、高端服務業,是航空港區未來發展的三大產業。
他說,目前三大產業在鄭州大學都有相應的專業設置;同時有一批教師、專家從事相關的科技、應用研究。
“航空港經濟綜合實驗區既為鄭州大學建設高水平大學開拓了空間,同時學校的學子、教師、專業技術人員也有了新的用武之地,二者相得益彰。”鄭永扣說。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