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 為消除炎炎夏日帶來的燥熱,很多人選擇游泳等方式避暑。而記者調查發現,一些單位內的公共體育設施長期閑置,本承諾向公眾開放的學校體育設施,也面臨免費開放難度大的難題。
鄭州市民時先生是一名運動愛好者,尤其是上歲數以后,他和老伴更希望能多鍛煉身體。但是,他家住的位置,不是離公園遠,就是家門口的學校運動場地不對外開放。有的想鍛煉,走很遠。包括體育場都應該對群眾開放,都沒有實現。
《河南省體育發展條例》中明確規定,公共體育場地設施應當向社會開放,鼓勵國家機關、學校等單位向公眾開放內部的體育設施。但記者調查發現,全省公共體育設施的開放情況不盡如人意。省教育廳巡視員崔為工說,并非學校體育場地不愿開放,而是想說開放不容易。
遇到的很多問題,是教育部門自身難以解決的。比如鍛煉者的人身意外傷害責任劃分問題,場館的財政補貼問題,鍛煉者的身份甄別問題,校園安全問題等等。
數據顯示,目前我省人均體育活動面積只有1平方米,有的地市人均僅為0.2平方米。與此同時,我省財政對體育事業的投入嚴重不足,加上公共用地緊張、體育投入渠道單一,我省各地體育設施建設面臨基礎差、底子薄的現狀。
由于相關制度配套不完善,機關、學校、企業等體育場地設施對公眾開放難以有效推進。省人大常委會教科文衛工委副主任關少鋒建議:“由省政府牽頭,共同搞一個體育設施向社會開放的管理辦法。根據開放的程度,對開放體育設施日常運行予以必要的經費補貼。”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