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高思達、朱奕名)“審車難,難于上青天,只因不掏錢,掏錢皆可辦?!碧崞饘徿?,車友們都會感嘆:繁、拖、慢。記者實地體驗了審車的各個環節??磳徿嚲烤闺y在哪?
昨天上午9點,記者驅車到了鄭州市南車管所,車管所是一個院兩個門,審車就在這里。剛到門口幾個中年婦女就圍了上來,她們說,常規去審車很慢還會被卡,給300塊錢,直接去分所審,一次就能過。
“恁快快辦,別耽誤事,到那一會就辦了,(給這得排多長時間?)哎呀,到那都不排隊,到那直接給審了,這你上午審不了,老慢查的老嚴,你不找人會中你得找人?!?/p>
沖出這些人的包圍,記者按正規程序開始一步步年審,今天來審車的人并不多,做各項檢測基本上不用排隊。整個檢測所用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便完成了。但是在審車的第一步就出了問題。
“尾氣再去上一遍,(能不能問一下,這個尾氣是咋回事?)再上一遍,(不準是吧?)”
尾氣有什么問題?工作人員沒有作解釋,而耐人尋味的是,在我們進行復檢的時候,門口的大媽們再一次的把我們圍了起來。
“中不中,中不中?(那他不是再檢查一遍就合格了?)再檢查也不中,(我們再試一次吧)試啥試不用試,再上一回就有違紀記錄了。”
隨后記者再次做了尾氣檢測,檢測結果和第一次基本沒有差別,但卻過關了。一審完成了,可是在二審時麻煩又來了。
“你這還不行啊,你的工位照跟這個外景照不在一個賬號上。去2樓給你粘貼一下,(2樓哪屋???)問一下,我也不知道,我也不知道哪個屋?!?/p>
隨后,記者來到服務大廳的二樓,輾轉反則問了好幾個房間的工作人員,總算是找到了可以給我們粘貼照片的地方。
“5.20(問一下該照片是在這里改么?)工程師沒來(沒法改是吧?)他沒來改不了。”
聽到這里,我們的記者已經在車管所從早上待到了中午,據了解,整個審車的過程有十二步,從正式開始辦理審車手續到現在,已經過了2個半小時,那么接下來我們的記者有哪些遭遇呢?
中午一點半,能給我們照片進行粘貼的工程師還是沒有來,記者只得再一次前往車輛拍照的檢測點進行拍照,而在進門的時候,記者又一次被中年大媽們圍住了。
“叫俺給你審審妥了,中不中?審了再給錢,中不中400塊錢,我給你說350塊錢中不中?”
面對大媽們狂轟亂炸的攻勢,記者落荒而逃,并據工作人員的指示進行了第三次拍照,讓人納悶的是,一樣的地點一樣的照片,而這一次通過了??匆娢覀儊砹诉@么多次,一旁的工作人員詢問記者為何不找“黃?!贝k,“省事啊,(咋省事???)你這單一交給她行,車證一交,這車一交給她,不用管了,(那這不不是正規的么?)是?!?/p>
在等待審車的過程中,記者與多位來審車的司機聊了起來,從談話中記者發現,司機像這樣反復來回的折騰,已經是司空見慣了。在旁邊一同排隊等候的張師傅告訴記者,現在不找黃牛想過年審太難了,“他要400,400我給他審審,我來夠了,不給錢就過不去,車管所太黑?!?/p>
辦理到現在,已經是下午5點鐘了,記者走在車管所的廣場上,滾滾熱浪撲面而來。
一天下來,記者多次跑回頭路、辦回頭事兒。不單單是記者,每個私家車都子在審車過程中遇到過各種各樣的難題。車輛年審已經成為了一個亟待解決的社會矛盾。
審一次車究竟要費多少周折?不找黃牛黨交錢審車是否都要歷經如此磨難?車輛管理部門何時才能提供便民服務?帶著諸多疑問和不解,記者撥通了鄭州市車管所辦公室主任趙紹舉的電話,可是得到回應卻是占線和忙音。
黃牛橫行無阻,車審手續繁瑣,究其原因就是社會公共資源的嚴重不足和分配不公。目前鄭州市區共有8個檢測站,每年審車數量大約在90多萬輛,而早在去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就達到了200多萬量,并且數量還在持續增加,所以審完鄭州所有機動車至少需要兩年以上。
鄭州輕工業學院教授管洲認為從制度上說,因為審車要排長隊,車主們為了節省審車時間以及避免不過關,所以找黃牛就成了審車一族的必然心理。管理部門應建立健全相關制度,亟待加強服務意識,“第一是車管所的系統布局合理規劃,第二個是增加一定的數量,采取更多靈活的措施,比如說對一些大的有車團體,比如說高校、運輸公司啊,可以采取上門服務,這樣的話可以減少審車的壓力。”
管洲表示治標治本的辦法還是靠市場這只無形的手。畢竟,審驗車輛也是一種消費,只有第三方檢測站多起來,相關制度完善起來,廣大車主才能不再為審車而心焦,才能享受到一個消費者應該享受到的待遇,“我認為叫第三方公正地介入審驗是一種發展趨勢,也可以減少政府資金投入和人力投入,政府有關部門應該加強監督第三方,使得車輛審驗工作能夠順利進行,便捷地為老百姓服務?!?/p>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