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見習記者 栗鑫)鄭州供電公司近日正式受理鄭州首例利用生活垃圾進行發電的項目申請,七月份項目投產后,年發電量將達2000萬度。以下是連線記者實錄:
問題一:可能很多朋友和我一樣想知道,生活垃圾怎么發電呢?
記者:簡單地說,生活垃圾發電就是通過收集垃圾中的填埋氣并使之燃燒,將熱能轉化為電能。鄭州市環衛科研所有關負責人介紹,群眾的日常生活垃圾,在填埋處理時都會產生填埋氣,就是我們俗稱的沼氣,它的主要成分是甲烷,甲烷是一種易燃易爆氣體,如果直接排到空氣中,會污染空氣,因為它制造溫室效應的能力是二氧化碳的21倍,而且氣味難聞。但是甲烷又是一種清潔能源,可以收集發電。
問題二:根據鄭州現在的垃圾處理量,這個項目的發電量能有多少?
記者:鄭州市垃圾綜合處理廠現在的衛生填埋處理規模為每天2300噸,占全市整個生活垃圾處理量的2/3。現在填埋產生的沼氣已經進入了產氣高峰期。根據項目設計,一期工程預計每小時將收集利用填埋氣約2500方,年發電量將達到2000萬度。如果以普通家庭每月用電150度計算,這個項目的發電量可以保證1萬個家庭每年的用電。目前,工程已經進入到設備安裝階段,預計7月中旬可以投產,所產電量將并入鄭州供電電網,統一銷售,為鄭州市民供電。
問題三:在農村,一些家庭用沼氣做飯,那么垃圾填埋氣是不是也能供家庭做燃氣使用?
記者:對此,鄭州市環衛科研所的工作人員說,由于填埋氣中的甲烷純度比較低,只占50%左右,根據現在的技術水平,還只能用于發電,不能用做家庭燃氣來做飯。
主持人:據了解呢,這個項目投產之后,因為絕大多數氣體被利用起來,鄭州市垃圾填埋場每年可以減排8.9萬噸二氧化碳,同時能節約9600噸標準煤。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