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辛鵬 通訊員時秀敏)4月26日下午,經過兩天辛苦挖掘,信陽市文物管理局在息縣臨河鄉劉大廟村淮河灘地,成功地搶救性清理挖掘出一古代獨木舟。這是繼息縣淮河沿岸發現3500年前商代獨木舟、2800年前周代獨木舟之后,第四次發現的古代獨木舟。
此獨木舟殘長6.68米,舟首寬0.66米,舟尾寬0.615米,舟首舟尾厚0.15米,中部底厚0.3米,殘高0.4米。與前三艘獨木舟發現于淮河岸邊沙灘里不同,此舟位于枯水期的淮河河道,被淤泥掩埋覆蓋,挖掘難度最大,完整性也相對稍差,其具體年代和樹種需要進一步鑒定。
2009年,息縣文物普查隊在息縣城郊鄉徐莊村淮河岸邊發現了一艘商代獨木舟,它長9.3米,最寬處0.8米,高0.6米,舟體兩頭呈尖狀,由一根完整的圓木鑿成,是目前我國發現的最大的古代獨木舟之一。該獨木舟目前陳列于信陽博物館,被譽為鎮館之寶。2012年10月和11月,分別在息縣孫廟鄉月兒灣村和城郊鄉龐灣村的淮河岸邊發現了第二和第三艘古代獨木舟。
信陽市考古專家劉開國認為,相繼在息縣淮河沿岸發現4艘古代獨木舟,意義重大。它說明早在2800-3500年前,息縣就有造船工業,據此推算,中國造船史可以提前1000年。而且,在息縣境內淮河沿岸還可能會發現更多的獨木舟。這在河南,甚至長江以北地區都是獨一無二的。信陽市文物部門已向上級部門申報進行獨木舟專題研究。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