映象網訊(記者 張穎凡)他們是自閉癥兒童, 不被社會接納,求學路困難重重,平等的受教育權屢被侵犯,究竟是因誤解排斥還是政策缺失?
說話的人是張女士,他的孫子帥帥今年9歲,是一個自閉癥兒童,為了讓孫子上學,老人從普通學校到特殊學校,再到教委,全都跑了個遍,最后得到的答復卻是“拒收”,有同樣遭遇的還有自閉癥兒童媽媽劉女士,她說自閉癥是一種精神疾病,正是由于行為刻板、語言重復、社交性缺失等病癥,讓許多普通學校和普通孩子家長排斥自閉癥兒童。
自閉癥兒童畢竟是一個特殊群體,普通學校怕影響正常孩子似乎也在情理之中,但特殊學校卻用身體健全、智力正常等理由也拒絕接收自閉癥兒童,對于學校拒收的做法,省殘疾人聯合會教育就業部部長朱海央說,雖然相關政策提出要切實保障自閉癥兒童的受教育權,但由于缺少實施細則、懲處機制等一系列制度,他們能做的只有督促。
同時,記者也聯系了省教育廳,反應自閉癥兒童上學難問題,一名陳姓負責人表示,如果孩子家長拿出相關醫療機構出具的診斷證明孩子確實是自閉癥,特殊學校拒收就可以進行投訴,但他認為學校拒收的原因其實是家長不愿意承認孩子患病。由于上學難,自閉癥兒童媽媽馮女士自己開設了童心小學堂,專門接收自閉癥兒童,她說這是無奈之舉,對于情況不嚴重的自閉癥兒童來說,去普通學校接受融合教育才是最好的選擇。
同伴關系是兒童人際交往的重要組成部分,河南教育學院教育系學前教育研究室副主任牛金芳也對此表示認同,但她說對于部分重度自閉癥兒童來說,還是應該開設專門的特殊學校。無論是融合教育還是特殊教育,他需要的都不僅僅是觀念的轉變,而是制度的保障。
據了解,2013年2月25日,國務院法制辦公室發布了關于《殘疾人教育條例(修訂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的通知,這讓許多自閉癥兒童和家庭看到了希望。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