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前后,本是掛歷銷售旺期。但市場上傳統掛歷銷售減少,而個性化的掛歷、臺歷備受青睞。
王女士在南陽城區棗林街經營著一家書店。她告訴記者,傳統掛歷的銷售是一年不如一年。十年前她每年可以賣出去一兩千副掛歷,現在頂多賣出去幾百副:(出錄音)“前十年前賣的非常火爆,幾乎每家每戶都需要,賣的比較多,這三五年之內銷量不如過去,人們慢慢對掛歷這個意識看的比較淡,現在這幾年我看趨勢就是一些偉人啊,還有清明上河圖啊,齊白石這種名人名畫。”(錄音止)
據了解,如今來購買掛歷的主要是以中老年人居多。市民李大爺:(出錄音)“在上面能記個事,提個醒,根據喜好,屋里掛歷還是喜慶些。”(錄音止)
而對于當下的年輕人來說,掛歷的作用正在逐漸減弱,市民小張:(出錄音)“我覺得現在可能因為電子產品更新換代比較快吧,可能每個年代的時代都不一樣了,也許老一輩的比較那個一點,我們這一輩的都不怎么需要了。”(錄音止)
相對于傳統掛歷的遇冷,個性化掛歷、臺歷受到青睞。其中除了單位定做的之外,還有家庭將孩子或家中寵物的照片做成掛歷。市民李女士:“(錄音)我們每年都去定制掛歷,把孩子的照片放上去,記錄他成長的過程,也給孩子收藏留個紀念。”(南陽臺記者宋相勛、劉昊)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