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在如今的蘭考城鄉,遍布道路、田間挺拔茂密的泡桐樹引人注目。從“抗災樹”到“搖錢樹”,泡桐在蘭考大地上彈奏出“安民、興民、富民”三步曲。
內澇、風沙、鹽堿,很多人對蘭考的印象還停留在電影《焦裕祿》的場景中。可走在今天蘭考城鄉,早已看不到舊日的蹤影。蘭考縣雙楊樹村村支書吳清云:(出錄音)
“前多年,風沙鹽堿遍布蘭考,以前桐樹根本都種不成,現在蘭考各個角落栽桐樹都成。這個桐樹說實在改變蘭考的面貌。”
泡桐曾經是蘭考的“防災樹”,趕走了風沙鹽堿的泡桐如今還是蘭考百姓的“搖錢樹”。得益于黃河故道獨有的氣候和土質,蘭考泡桐成為民族樂器最佳的音板原材料,占據著國內市場九成以上份額。一塊泡桐板經過數十道工序加工,就變成了能彈出悠揚旋律的樂器,其間的價值升值,蘭考縣固陽鎮中原民族樂器公司總經理代勝民算了一筆賬:(出錄音)
“現在泡桐1000多塊錢一個立方,一個立方可以拉出很多個泡桐來,但是你要做成一把琴,高檔的要賣到兩萬多。”
除了做樂器,泡桐的枝椏、樹根都可以用來加工利用。樂器、板材、家具源源不斷地銷往四面八方。由木材加工發端的企業在蘭考產業集聚區已有吊裝機械、農林產品深加工、紡織服裝、醫藥化工、高新技術等五大類。蘭考縣產業集聚區管委會主任代鑫橋:
“發明小型吊裝機械的就是原來搞木材加工的一個老板。現在已經很成熟的技術了。目前機械裝備制造這塊,圍繞小型吊裝機械有了16家。”(河南臺記者劉鵬、張文倩、開封站)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