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你現在用什么做飯呢?
村民:
澗頭村村民王大姐正在廚房做飯,兩年前她們一家4口人搬進了澗頭社區。從入住的第一天起,她便用上了管道天然氣。比起以前的光景王大姐覺得變化很大:
(出錄音)“那時候提前一個小時都得搬煤球,這個都是10來分鐘都做好了。煤氣比煤球便宜一多半吧,俺親戚們都來到俺家都眼氣(羨慕)我這用的煤氣。”
澗頭村地處孟電工業區附近,全村900多人,絕大多數住在上世紀60、70年代建成的磚木土房內。2009年,村里開始在老村原址上新建多層建筑,把原來的“籬笆院”變成了“單元樓”。村民樊新玲:
(出錄音)“俺家原來就是這個地址,就是這個地方,原來俺房占的面積長是個18米多。這會兒是住的面積大了,占的地的面積小了,樓上樓下住不完。”
在拆舊建新的過程中,澗頭社區將節約出的198畝土地全部用來改善居民生活。幼兒園、籃球場、文化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一應俱全。澗頭村黨支部副書記王文新:
(出錄音)“騰出這一部分土地,一是把路拓寬了,樓與樓中間放大了,綠化面積增大了,再一個建了游樂園,廣場。改善了群眾的生活環境。”
記者感言:
澗頭村把老百姓的實際需要放在新型農村社區建設的首位,住進樓房的村民享受到和城市人一樣的居住環境,生活安定祥和,文化活動更加豐富多彩。
天然氣,這邊都是管道(天然氣),去年都通了,又方便又干凈。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