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陽市按照鄉村社區化、公共服務均等化的要求,逐步推進社區型新農村建設,一批新興起的農村社區扮靚了農民的新生活。請聽報道:
新野縣城郊鄉農民李勝才一家以前住在流經村莊的白河河堤內,不僅汛期不安全,出行耕作都不方便。春節前他搬進了統一修建的新型農村社區,他的三個蔬菜大棚與新家僅一路之隔,李勝才:(出錄音)
“新社區給我們帶來了很優越的條件,出門就能下地,下地回來,我們能坐屋里聊天說話看電視,很舒坦很高興?!?/p>
和李勝才一樣高興的還有首批入駐的其他95戶農民。這個社區去年三月份啟動,配套建設了居民住房、商業街道、休閑廣場、文化活動室、學校等,花壇內綠草茵茵。村干部黎萍:(出錄音)
“我們按照鄉村社區化、生活都市化、服務系列化的要求,建起了這個社區型新村。確實改變了群眾的生活、生存條件,讓群眾生活的更加舒心?!?/p>
南陽市計劃用25年的時間,逐步把全市行政村規劃整合為約3300個新型農村社區,并探索出市場依托型、特色產業型、生態旅游型、整體搬遷型等六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南陽市委書記李文慧:(出錄音)
“我們建設的新型農村社區把公共基礎設施、公共服務納入到了社區的建設里面,盡管離城市比較遠,但它已具備了城鎮的功能,像學校啊、醫院、商場啊,農民享受到城市人的福利。”
記者感言:新型農村社區作為推動城鄉一體化的切入點,探索出市場依托型、特色產業型、生態旅游型、整體搬遷型等六大新型農村社區建設模式,使農民實現了搬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可致富。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