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的臥室,那邊是俺的孩子的。俺孩子上高中了,這邊是俺妮子的臥室。樓上也是這么大地方,沒有裝修。”
村民王紅團正在李灣村的新家里忙碌著。三年前她從老村搬到了這里,一家4口人住進了200平米的二層小樓。王紅團:“原來在老村俺住的靠后一點,街道是土路,路鋪的時間久了碾的可狠,下點雨就踩泥。現在這新村路鋪的光亮的狠,孩子們走的也可帶勁。”
48歲的王志宏聽說李灣新村新建了兩個新型材料廠,今年,他辭掉了外地的工作,回村打工。
王志宏:“不遠,有時騎摩托車幾分鐘都到了,很近。不耽誤種地,工資也感覺著滿意,不想出去。像俺這個年紀出去也不好找活,再一個家里也方便了。”
李灣老村地處煤層開發區,房屋破敗、墻體裂縫,群眾生活環境惡劣。2005年,李灣村統籌煤礦資金1100萬加上自籌600萬,實現了全村整體搬遷。社區配套的基礎設施完全由汝州市和相關企業出資建設。村黨支部書記王天照:
“那邊建的污水處理廠,投資100多萬,學校都在那邊,到明年過來整個九年制,我們中心社區的孩子從幼兒園到初中畢業都不用出村了。”
記者感言:
汝州李灣新村結合自身條件,從實際出發,破解了建設當中“錢從哪里來,人往哪里去的”難題,實現了村民、企業、政府三方共贏。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