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原來的“出門一片黑,開窗三層灰”,變成了綠樹成蔭空氣清新的新農村,新密市米村鎮于灣的村民們在新農村社區的建設中實實在在地嘗到了生態文明帶來的好處。河南臺記者報道:
新密市米村鎮于灣村的村民社區里,五月的陽光照耀著一幢幢紅色的五層小樓。在鮮花盛開的小花園里,記者見到了正在曬太陽的張玉山老人。他說,這幾年,村里的環境變化了,他的生活質量也提高了:
“很舒服,空氣也很好,當然身體也好?!?/p>
原來的于灣村因為煤礦開發,煤塵污染嚴重。為了改善環境,于灣村關停了污染嚴重的小煤礦,提倡村民每人每年種兩棵樹,并從每個村民組抽兩個人專門收集垃圾、清掃街道,村里還出錢設置了集中處理垃圾的垃圾廠。于灣村村主任陳建軍:
“污水我們有簡易的污水處理廠,有幾個凈化池,凈化了以后澆地。”
優美的社區環境使許多原來搬到縣城住的人都搬了回來,于灣村也在2010年被省環保廳授于省級生態村稱號。米村鎮副鎮長屈建東:
“將來建一個大的一萬多人的社區,生態環境要跟這一個檔次。”
記者感言:
相對于建筑設施,生態建設成果短時期內不會那么立竿見影,但是給村民帶來的好處卻是長久的,不可估量的。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