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陽市西萬村通過土地流轉,改變土地經營方式,使西萬村逐步走向農業現代化。河南臺記者花梔子、郭興華、焦作站、臺報道:
五月初的小麥正在攢足了勁兒生長。記者在沁陽市西萬村農業高效園區見到潘國旗的時候,他剛提起水渠渠頭的木閘門,給小麥澆灌漿水:
“那今年看著這個長勢怎么樣啊?”
“可以,又是超產。”
西萬村人均不足三分地,2007年土地流轉以前,土地長期高投入低產出。轉變土地經營模式之后,西萬村將全村土地重新規劃,分為生態林區、農業高效園區和特色傳統種植區。潘國旗承包了農業高效園區80畝地,開始了科學選種、大型機械化作業的現代化農業種植方式,潘國旗:
“現在打到那一千二三百斤,原先都是千把斤,幾百斤。”
路對面是承包戶賈紅的菜地,大蔥、香菜一片翠綠,賈紅正在地里收蔥,她說,她的這種無公害蔬菜采取的是訂單種植的模式:
“這個是供應蔬菜脫水廠的,康師傅啊、白象啊簽有合同的。”
土地由承包戶經營后,節省出來的勞力出去打工,進一步提高了農民收入。西萬村村支書董小柱說:
“過去是全村人幾千人在經營農業,到現在是五至七個。”
記者感言:
土地流轉使人均不足三分地的西萬村實現了土地規模經營,從而使現代化農業有了發展的基礎,土地增效、農民增收變成現實。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