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馬辛莊村民馬紅順就踏上去市區的路,他告訴記者為給老伴兒買藥治病,他每3個月就會去趟市區。但與以往不同,今年他再不用騎著自行車,在泥濘的小路上奔波:
“走土路,騎車去市里面最少得一個小時,現在是幾分鐘就到了。公路通到家門口,往外去很方便。”
馬紅順說出了馬辛莊村民的共同感受,村民馬盼成告訴記者,寬敞的馬路只是馬辛莊建設新型農村社區中的一個部分,為了讓村民改善住房條件,馬辛莊與開發商合作,統一規劃建設新社區。把村子里原先740畝的老宅基地和廢棄地中的500畝進行出讓,剩余240畝由開發商為村民建設安置房,建成后每名群眾可免費分得40平米樓房,馬盼成:
“全家九口人,分給的是兩個100(平米)的,一個160的,群眾不用拿一分錢,我很滿意。盼望著搬進來,每天我都來看看,每天我都來看看,將來以后配套幼兒園、商業樓、養老院、學校,這都有,挺高興挺滿意。”
馬辛莊村委會主任武建國說,為實現新型社區可持續發展,馬辛莊還與周邊村莊發展了7000多畝經濟林,打造“萬畝林果觀光采摘園”,開發生態旅游,讓群眾增收:
“打造一個有水,有林,還有新農村這么一個國家級生態村。營造了環境以后,下一步包括養老托老、旅游觀光,到以后農民包括莊園經濟,農民自己在家就能開個小旅館,小飯店。”
記者感言:
人少地廣、經濟基礎差的馬辛莊通過新型社區建設,既避免了重復建設造成的浪費,也有力推進了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服務均等化,并有效整合了土地資源、人力資源,帶動了農民增收,演繹了窮村建設新農村的傳奇。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