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瘠的荒山坡成為大茶園。信陽市平橋區陸廟村通過土地流轉,發展茶產業,讓群眾的腰包鼓起來,過上了新生活。河南臺記者報道:
在陸廟村的萬畝生態茶園里,68歲的馮治道老漢和其他村民一起,正在清除茶樹旁邊的雜草,他們邊干活邊聊天,不時發出愉快的笑聲。馮大爺說:
“以前10幾畝地,現在土地人家都承包走了,每畝都是450元至500元,這是凈收的吧。另外哩,去給他們幫忙干活,每天都給七八十。過去趕集舍不得花錢,現在趕集花個百兒八十還不覺得算花了。”
陸廟村村委會主任高師建介紹說。從2006年開始,陸廟村因地制宜對荒山坡進行統一規劃、改造。幾年來,開發種植茶園12000畝,并將茶園土地流轉給茶葉企業和茶葉種植大戶使用,以最大限度地發揮土地的生產潛能:
“像我們陸廟村有三分之二的人在外務工,在屋里都是婦女兒童,應該采取土地流轉這些舉措,讓大戶來種田。”
從土地流轉中獲益的不僅僅是農民,依托陸廟村萬畝茶園從事茶葉生產加工的信陽佛靈山茶葉公司副總經理關大富說,土地流轉解決了企業的用地難問題,實現了農民和企業的“雙贏。
“在廠里上班的農民是100多人,采茶的時候,幾百號的人。父老鄉親也可以得到實惠,增加收入。”
記者感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陸廟人找準了發展本地特色茶產業這條路子,想到了土地流轉這個好點子,讓昔日的荒山坡滿山披綠變成了村民們的搖錢樹。
相關新聞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