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不少家長對于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會有各種焦慮,擔心孩子會哭、會不睡覺、不吃飯。很多家長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園里“學”什么,什么才是合理的期望?
不少家長對于孩子在幼兒園的生活會有各種焦慮,擔心孩子會哭、會不睡覺、不吃飯。很多家長迷惑,孩子到底在孩子園里“學”什么,什么才是合理的期望?
其實,很多人不知道,有個教育部編制的、很權威的《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在按照孩子學習和發展的特點和規律,指導著孩子在幼兒園的教學與生活。
研讀《指南》,我們既可以知道幼兒園在“教”什么,也完全可以從中學習不同年齡段的孩子,應該知道什么、能做什么,大致可以達到什么發展水平,從而遵循科學規律,不揠苗助長。
應具備哪些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現?
3~4歲,能根據自己的興趣選擇游戲或其他活動;為自己的好行為或活動成果感到高興;自己能做的事情,愿意自己做;喜歡承擔一些小任務。
4~5歲,能按自己的想法進行游戲或其他活動;知道自己的優點和長處,對自己感到滿意;自己的事情盡量自己做,不喜歡依賴別人;敢于嘗試有一定難度的活動和任務。
5~6歲,能主動發起活動或在活動中出主意、想辦法;做了好事或取得了成功后還想做得更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會的愿意學;主動承擔任務,遇到困難能夠堅持而不輕易求助;與別人的看法不同時,敢于堅持自己的意見并說出理由。
特別提醒:
多給予肯定和表揚,表揚一定要有針對性,要具體。
不要拿孩子的不足與其他孩子的優點作簡單比較。
與孩子有關的事情要征求他們的意見,即使他們的意見與成人不同,也要認真聽,接受他們的合理要求。
在保證安全的情況下,支持孩子按自己的想法做事,讓他們在做事中樹立自尊和自信。
鼓勵孩子嘗試有一定難度的任務,并注意調整難度,讓他們感受經過努力取得的成就感。
怎樣學會關心尊重他人?
3~4歲,長輩講話時能認真聽,并能聽從長輩的要求;身邊的人生病或不開心時表示同情;在提醒下能做到不打擾別人。
4~5歲,會用禮貌的方式向長輩表達自己的要求和想法;能注意到別人的情緒,并有關心、體貼的表現;知道父母的職業,能體會到父母為養育自己所付出的辛勞。
5~6歲,能關注別人的情緒和需要,并能給予力所能及的幫助;尊重為大家提供服務的人,珍惜他們的勞動成果;接納、尊重與自己的生活方式或習慣不同的人。
特別提醒:
給孩子講講父母撫育他成長的經歷,讓孩子理解和體會父母養育他的辛苦。
利用購物、看病等機會,幫助孩子了解與自己關系密切的社會服務機構及其工作,體會這些機構給大家提供的便利和服務,懂得尊重他們的勞動,珍惜勞動成果。
利用民間游戲、傳統節日等,幫助孩子感知文化的多樣性和差異性,理解人們之間是平等的,應該互相尊重,友好相處。